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同质化程度高已成为普遍现象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利博制图 |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生物医药产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行业的特点包括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周期长等,这一特性决定了其集聚化发展的优势,通过以园区的形式聚集,可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快速获取人才、资本、研发和企业资源,从而促进其成长。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至今,我国共批准成立了16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生物医药类(含医疗器械类)园区67个。因此,生物医药园区正逐步成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回顾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历程 园区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一、20世纪90年代:伴随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生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起步较晚,1988年8月,国家开始实施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明确提出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从1991年开始批准建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伴随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生,2009年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这也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医药高新区。
二、“十一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分批建设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推动产业进一步集聚
为了更好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分批建设了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促进生物医药人才、技术、资金等产业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三、“十二五”时期至今:形成了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在内的产业集聚区;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基础
自2005年国家发改委开始认定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来,北京、上海、深圳、天津、广州、哈尔滨、石家庄、济南、青岛、通化等地兴起了近百家生物基地园区,园区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发展。
其中,在“十二五”时期,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纷纷出台生物医药产业政策,逐步将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成区域主导产业。其中,北京市通过重点支持科研成果转化等“五个重点支持”、“十病十药”资金专项等“两个专项”及相关保障措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北京市主导产业之一。上海市出台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将上海打造成为全国生物医药创新产品制造基地之一。天津市提出打造三大产业集群,最终带动1000亿元产业规模的战略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国家工信部等六部委印发《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需要根据行业发展需要,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科学规划产业集聚区。在国家顶层设计战略要求指导下,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逐渐呈现集聚发展态势,形成了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在内的产业集聚区;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基础。
纵观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 同质化程度高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呈现出的几个主要特点有:区域集中度高、运营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同质化程度较高。
一、区域集中度高 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地区园区占比近六成
从产业园区分布区域角度来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布局呈现出地理选择性,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人才聚集度高的地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起初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由于其经济水平较高、研发创新能力较强、投融资环境较好吸引了众多生物医药企业聚集形成产业园区。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稳步发展,长沙、成都等内地省会城市以及东北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也先后步入了成长期。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了以北京、上海为核心,以珠三角、东北地区为重点,中西部地区点状发展的空间格局。
二、两种运营管理模式分管市场 政府主导型模式占比较大
园区运营管理是指对园区主要运营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不仅仅是指园区的招商引资以及物业管理。目前,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可分为政府主导和企业投资开发两种类型。政府主导型模式大多采用“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企业投资开发型模式大多采取“政”、“园”分开形式,其特点为市场化程度高,运营机制灵活。
由于政府主导型模式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较大,通常一个市就是一个大型的生物园区建设基地,其启动运营资金也大部分来源于园区落地政府的税收收入,可以看出这种类型下的园区资金实力相较企业投资运营的园区要雄厚得多,因此从市场上运营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模式占比情况来看,政府主导型模型占比较大,为68%。
三、园区同质化程度高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生物医药园区建设项目前期大都会投入巨额的建设资金,其规划的园区的大小均以百亩为计量单位,往往设计规划出来的园区都会出现“大”、“空”等奇怪现象,并且同质化程度很高。
主要表现在:园区规划层面,各地规划发展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均出现了相似现象;具体政策上,各地园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等政策并没有本质区别,其差异主要在优惠力度上,形成了政策的“价格竞争”。园区的同质化发展会导致园区加速产能过剩、低水平竞争和削弱区域竞争力,影响园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逐渐摆脱同质化程度发展的误区 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生物科技园的建设关键不在大而在于精,要想走出同质化程度发展的怪圈,应结合园区所在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发挥园区自身的优势,向综合化园区或专精化园区转型,走出一条属于园区自己的特色之路。这样既可避免园区的重复建设和产业雷同,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也为整个产业的竞争力起到巩固和提升作用。
具体来讲,要针对地方优势和生物产业链的特点,突出重点和区域特色,以生命科学高等教育与研究、生物技术公共实验条件、特色产业布局、龙头企业、投资与中介服务等要素的集中程度为判断依据,立足于现有科研教育和产业基础,确立优势领域和产业,使园区功能定位准确,适宜产业成长。重视并创建自己的办园特色,突出研究开发专业主题,根据园区产业和产品优势确定培植重点,给予政策鼓励和扶持,加速园区产业优势的形成。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