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腊月诗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腊月诗荟
 

2019年1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腊月诗荟

来源:中国企业报  

腊月 项见闻

如果能把岁月腌制起来

该有多好。许多往事

便可以风干,珍藏

等到我们老了时,再取出坛来

煮一壶记忆,慢慢品尝

日子过得真快,一年的凌乱

还未来得及疏理,就走到了尽头

伫立于腊月的尾巴上遥望

似乎又嗅到了故乡年的滋味

那些门楣上倒贴的祝福

天空中爆炸的喜庆

以及竹竿上悬挂的欢欣与喜悦

——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幸福样子

到了岁末,便又会在九州还原

腊月 王英娥

日子走到了腊月

就会遇到一个个句号

那些开心的,不开心的

都将成为远去的炊烟

为了配合腊月,雪从万米高空

开成一地的梨花

世界终于大白

梅花倔强地仰起

被冰雪冻得通红的脸

紧挽苍枝的臂弯

点缀在胭脂殆尽的隆冬

我的目光,自上而下

看梅枝上的雪,不经意的轻盈

听植物在泥土里叫喊

于是,年味开始靠近

腊月 余佃春

柴灶是腊月的打火匣

一到年关,奶奶就把它擦得红红

做豆腐、打年糕、炸红薯片

压冬米糖、包油馃、炒栗子

还要,烧两大锅滚水

摆两桌年猪饭,用白菜叶

裹紧联贴,塞灶膛里煨

就连炉灰,仿佛小小的童年

同样赋予远大前程

为了围堵大寒,一半铺了葱畦

一半垫进鸡寮

在腊月 雪漫六盘

雪在催,冬甩开膀子

抻三尺冰护佑水草和鱼

弯腰,趴下,降低重心

四体投地不是膜拜

是尽快抵达

三九天我只吃大白菜或者咸萝卜

这些廉价之心

无需一炉火给它们送行

能御寒的还有这些旧物什

棉袄、菜窖、厚墙的土坯房

它们的面孔都能笑迎低处的荒芜

腊月 陆继圣

时间的脚印串起,一年挥手间

年关已近时,年轮厚一岁

皱纹一尺深

腊月的腊肉已腊,新春枝头笑

回想春秋,壮志与梦想还在徘徊

爱恨情仇是否应随年更新

在这年尾,辞旧迎新

当候鸟清空了村庄,钢铁代替了木屋

火车往返,回归乡间的童年

风干的记忆在松针里复原

饺子与汤圆还在延续

腊月的传承,爆竹

把华夏推向喜庆的高地

年味 余海

世间最美的香味

是从祖母的米酒,爸爸的对联,

妈妈的年糕和杀猪饭飘出来的

无论多远的游子

都会被,拉回来

菜花黄,东风醒

桃枝破,灯笼红

肥肥的门贴上门神

胆大的青香燃放烟花

一家人,三百六十五天

只醉一回

道尽思念,祈祷新年

年味 李秀梅

把一年最好的膏脂给予腊月

给予暴走的风雪

新旧时光在门楣上相逢

我们都是冬至的饺子,饱经忧患之爱

靠近滚烫的水

所爱着的事物,十面埋伏

不自觉中就倾倒了

粗杯细盏的日子

腊月 张国安

妹妹是口里衔着腊梅花出生的

我们的棉衣领口、袖口都浸染馨香,

暖阳金灿灿,祖屋门前的池塘开口便笑

听到笑声,慢悠悠的老黄历开始奔走

土灶坐镇一方,鸡毛掸子绑上长竹竿,胆子大起来

石磨研磨金黄,收获盈盈月光

糯米团子蒸腾出梅花、寿桃

谁让她选择这时候来我们家呢

小脚曾祖母操着吴方言叫她——腊月

我们闻到了那个年月久违的肉香

腊月 孙建忠

以一颗感恩的心,在这年终的最后一月

祭祀我的祖先和神灵

想,明年的春风有别样的信息

吹拂原野森林开心的绿

想,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开心的笑靥

绽放在时光的纹理

我要烧一柱长长的香

让祖先和神灵明瞭我最平常的心

过去的,我们把它化做尘埃,消散在风里

或是做成雪花消融在心里

腊月里我们成了一排排的白桦林

做足准备,干脆利落地站立

只待新年一到,长成最中意的自己

腊月 邹华平

大雪封山,狩猎好时光

炉灶上熏挂的腊味泛起欢乐的油珠

过了腊八就是年

扫尘,祭灶,磨豆腐,发面,炒米泡……

女人请一副新门神也美丽自己一回

男人杀年猪与乡邻同年喝得红光满面

腊月,散落天涯的异乡人候鸟样向家飞

合族老小齐集一起打开祠堂给先人拜年

上敬天下敬地中间敬人敬己

燃起承前裕后的烟火人间

腊月,年味越来越浓处处是笑脸

年味 王英娥

进入腊月

老远就闻到了年的味道

一个六笔画的年

让地球华人沸腾

浓烈的色调

千年的传统之气

让日子流出了金子

让人心长出了花朵

我知道

惟有年的味道最让疯长情感

我必须摁住心中的涟漪

让这种味道在心头发酵,愈来愈甘洌,绵长

年味 冯岩

母亲总是用喜庆的眼神贴上窗花

把一年的吉祥好运反射在阳光下

门上的对联墙上的年画

父亲手里的炸年糕淹没我的口水

延展我年味中的童年伴随我长大

年味融入文化渗入血液

血液流动的生命里游走天涯

无论此刻我站在哪半球

年味的飘香依然留在齿间

黄皮肤的人心里装满中国文化

我总是骄傲地給蓝眼睛的人

讲中国年

年味跨越重洋也穿越习俗

年味越来越浓……

年味 王相华

平铺姿势过于简单,如朴实的日子

以指尖牵动文字

在时光里奔跑,总偏重于红色

淡出苍白岁月点缀门扉

清气持久。被风传递到村落

与高山流水中林间深处

及远方,那些跳跃的符号不言不语

像禅机对锋的谜底

须从古诗里取出宝剑,削掉多余的部分

同笔画自由穿行。新年里

只说祝福的话,或写闪亮的词性

腊月 苏清风

风吹进季节深处

雨雪,纷纷赋上新义

打探春天

那枚知秋的落叶,已安然在心里

滋出脉络

菩提树伸出更多根须

种子里的一丝翠绿

也在蛰伏一场苦行

慧命顽强地隆起,如佛陀

如佛陀睁开那方星空

根芽又历过一劫,即将破壳

春光合十,祭天地,祭众生

年味 鹏举

就这样空荡荡的,在一间屋子里流浪

累了,就靠着墙角那口陈年的酒缸

闻一下。就有人走出去

把五官搁在集市

大哭大笑大喊大闹

各种混杂的脚步,沉重而急促

其实不管采用什么姿势都有人打搅你

比如有人喊:过年啦

其实去年也是这么喊的

你懵懂地走出屋子

村庄真的就热闹起来

门上的关公和秦琼跳下来

浸一身卤汁,在稻场划出校马场

惊飞平淡的日子

马蹄的烟花里,有围观的稻子

走进父亲的酒碗

腊月 早布布

把天空擦洗干净

把山上的落叶打扫干净

把池塘擦洗干净

把荷田的残梦擦洗干净

让梅花进屋

让水仙进屋

让红鲤进屋,让金橘进屋

打好糍粑,做好豆腐

给灶王爷红包与糖果

三牲五畜、九样腊祭

仔细备齐

让肥猪在窗花上拱门

让猫狗听话

嘱咐家神和门神

这个月里,孩子们童言无忌

接祖宗进屋

接年到庭

一年的大江大河滚滚而下

一年的悲喜交集滚滚而下

把最冷的时光园成滚烫的句号

腊月,传承千年东方美学与传统

归家途中的春天与游子正奔向

团圆的年饭

腊月 王为璋

雪花是最后通谍

带着腊月浓烈的年味

灌醉了全部思想

母亲把土灶燃烧了很久

糍粑、豆腐、熬糖……

腌鱼腌肉杀鸡鸭

把往年的程序重复了一遍

再就是扶着门框,伸长脖子

在路口遥望

母亲的左右

还站着列祖列宗的期盼

年味 David(大卫)

用一种情结

就可以串起散落在他乡的尘埃

大洋彼岸纷飞的雪花

也知道认祖归宗

悬在枝头的弯月

每一次都会剌痛胸口

一条淤积已久的暗伤

总在月圆之夜复发

皮肤的颜色不能出卖

那是灵魂的外衣

眼线的弧度勾出故乡几道山梁

抬头低头的泪水,潮起潮落

一路向东

一片片直立行走的落叶

一些在村口伏下身来

还有一些浸在陈年的酒中

他们都是久未归乡的人

腊月 梅燕

六瓣的雪花没有飞来

好消息,坏消息都未展开翅膀

冷风是腊月的框架

从高到低的回声中

一直捏住编钟的命脉

我一直保持警惕

不允许姓氏高出浮标

且冰冻三尺着

甚至,褪尽肤色

等一场春天的裂变

掘地而来

年味 双翠兰

时光碰倒了酒杯,不知不觉

酒的浓香,飘来了年的味道

年,一天天把日子逼近

倒贴的福字

请来了门神

年味伴着乡音

伴着隆隆列车载满返乡的旅程

从没有过的打工潮

开始了从南到北

到东到西

到任何一个是家的地方

到年味逼近的那一刻

释放凝重的乡思

腊月 蔡伟清

把春夏秋冬的雨雪打包

把流出的汗水打包

把积攒的思念打包

买一张邮票

把自己快递回家

暂时告别仰望的高楼

暂时告别简陋的公棚

暂时告别机械重复的流水线

回家过年,这里的北风趋紧

家乡的腊梅正在盛开

为了这一天

从来的时候就开始准备

为了这一天

每天都在为自己加油

回家的路不远,一走就是一年

年味 邓红琼

这一刻,所有的红

都是我身体里的血液,充满期待与欢喜

一声声归家的汽笛,穿过天幕

让翘首的等待

在枝头开出花来

道一声恭喜发财

贺一声吉祥如意

飘着年味的香,与初生的青色一起

成为母亲眼里的温情

暖了游子的心

一杯酒举过头顶,敬天敬神敬先人

美好的愿望,让过往与未来

在一个个倒立的“福”字中

各得其所

鞭炮声,破开时间的核

春光乍泄

我们都是这幅画卷的宠儿

在中国红里

以自己的姓氏,点亮岁月

腊月 孙松铭

腊月就是年。饺子醒着,丫丫和小树

却在闹腾中熟睡了。老贵叔坐在腊月深处

和一株腊梅对饮。生前,梅婶常常这样

陪他喝几杯

这株腊梅,是老贵叔20多年前抱回家的

那时候,梅婶还年轻。他说:这几年啊

他常常听见腊梅和他说话

腊梅每年的腊月开一次花,那小小的花

毛绒绒的鹅黄,像他们志在远方的儿

也像丫丫和小树。她还说,那是他们结的儿孙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