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营商环境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营商环境
 

2018年11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密成都双流“魔法”翅膀

以亲清政商关系铸就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龚友国

2018年2月11日,成都双流区天气晴朗,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前夕走进了双流中电熊猫厂区视察调研,一边肯定一边诫勉,企业及员工深受鼓舞。作为8K超高分辨率、超大尺寸液晶电视制造商,中电熊猫不仅是双流电子科技产业的代言人,也是打造“中国制造”的标杆企业。在4K电视还未普及的今天,作为未来产品的8K超高分辨率电视正从双流中电熊猫公司的“G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上走入现实。同样从双流走出去,蜚声世界的还有国之重器“神威·太湖之光”,它曾在2016年超级计算大会上凭借超高的计算性能夺得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40年,双流这座位于中国西南的小城,从“金温江,银郫县,叫花子出在双流县”的传唱中脱胎换骨,一举狂揽“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和“2018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四个百强榜,并成功入选“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区县”,成为四川唯一进入前20名的区县。

双流的发展插上了“魔法”翅膀,究其原因与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创新绿色发展等有直接关系,尤为重要的是双流营商环境的优化,为发展提供了澎湃的动力。“企业是主体,政府是服务部门,各级干部是服务生”,政府服务企业“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正是秉承这样的理念和行动指南,双流经济被彻底激活,和谐的政商关系成为推动双流高质量发展的大引擎。

和谐政商关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9月28日下午,设置在双流八角咖啡馆的“企业咖啡时”,出现了一位特殊的“服务员”,双流区委书记韩轶在这里与10多位企业家边喝咖啡边沟通,在宽松的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对在场的企业家反映的各种问题和困难,韩轶一边倾听,一边沟通和解答,企业家们收获满满,非常喜欢这样的交流方式,这不是在办公室的汇报工作,而是面对面推心置腹聊天中找到企业发展的办法。

每周五,双流辖区内的企业家或企业代表就会被分管副区长邀请去喝咖啡;而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五,区长当“服务员”,与企业家边喝咖啡边交流,发现解决问题,了解企业诉求。这是双流区为解决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搭建政企沟通平台所推出的“企业咖啡时”行动。2018年9月26日,《成都市双流区“企业咖啡时”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解决企业的问题,就是解决双流发展的问题,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看到政府为企业服务、推进双流高质量发展的决心。”韩轶表示。

“企业咖啡时”行动包含区长接待日、企业资源发布对接、双流投资政策解读及推介、项目展示及融资对接等,采用“1+N”方式开展,每月1个主活动。与此同时,双流区还设立了24小时企业服务热线,随时倾听企业的诉求和心声。

在此之前,为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府服务能力,2016年双流区还专门成立了行政审批局。“一窗接件、快速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一窗出件”,这样的行政创新之举,极大方便了区内企业。除此之外,双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审批服务“标准办、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智能办”,成为四川省率先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的区县,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从197天压缩至60天。

“为推动产业良好发展,双流政府围绕‘集中、上网、定人、增实、减难、赋能’12个字打造政务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多的空间,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双流区投促局副局长杨婉妮介绍说。

成为“中西部政务服务最优城市”是双流的目标之一,而双流政务服务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多企业的“点赞”。中唐空铁集团董事长助理李文胜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立项、拿地,还是政务资源的扶持,包括帮我们找协作关联的企业,在处理政商关系方面,我认为双流是可以做表率的!”中电熊猫副总经理李广圣直言:“双流的政务服务做得特别好,尤其是在中电熊猫产业配套方面,政府作了许多贴心的工作,必须点赞。”

正是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努力打造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双流赢得了众多企业的“心”。在碧草如茵,绿树环绕,水天一色的双流,世界首条新能源空铁、世界首条工业4.0高效电池生产线等优质项目已经投产。今年1—9月,双流区新增新经济企业达到1387家,其中284家规模以上企业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624亿元。据双流区刚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双流生产总值完成553.23亿元,增长高达8%。

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投资和发展环境,一系列的创新举措,和谐的正商关系,为双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动力。

“抓大不放小”,各类企业齐头并进

11月1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地说:“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在双流,长期以来,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微企业,政府都给与了同样的关怀和无微不至的服务。

在成都双流蛟龙(工业)港,一片繁华都市的景象映入记者眼帘。殊不知,十几年前,这里的常住人口仅有2000多人,如今已成为拥有10万多人口的现代化新城。蛟龙港是双流中小民营企业的聚集地,据统计,园区内的800多家企业中,小企业占了6成。为了能够让这些中小企业更好地生存发展,蛟龙港采取租用土地及厂房的方式,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落地成本,并提供专业化的园区服务。园区内企业生产生活所需的水、电、气、道路、通讯、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均由蛟龙港统一规划、投资建设。更为贴心的是,企业入驻后,所有手续都由蛟龙港行政部门代办,职工住宿、公共交通、学校,甚至是贷款,园区都给安排的妥妥当当。

尽心竭力为中小企业着想,解企业之难,良好的服务使蛟龙港迅速壮大,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前来投资入驻。

同样还有电子科大科技园,在吸引国企、大型企业入驻的同时,也凭借优秀的环境、贴心的服务哺育着无数中小微企业在园区发展壮大。电子科大科技园聚集了600多家电子信息企业,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为了更好地帮助这些企业发展,园区提供人才培育、综合保障、技术服务、金融服务、政策服务、市场拓展等“保姆式服务”,并积极助推创业创新人才,大力支持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助力园区内企业高速发展。如今,电子科大科技园已实现产值约200亿元,成为全国领先的高新科技产业基地。

双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之所以能迅速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政府推动、政策保障,以及各产业园区的灵活施政。倾听企业家心声,积极化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同心共筑发展大梦,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自家人,成为推动双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今年,双流区又向各大园区以及“企业咖啡时”、银企对接会等场所发放了《成都市双流区银行机构服务中小企业产品指南》,驻双流的22家银行机构近100种信贷产品,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带来了福音,在双流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了金融政策的福利。

“抓大不放小”,国企民企一视同仁,一心做好服务,推动各种企业、各个产业齐头并进。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双流2017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30.5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7.9%,增长高达8.8%。

以万亿产业集群筑成发展高地

很多人眼中,双流与“双流机场”如同孪生姐妹,而坐拥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的双流区,除了空港经济外,电子信息、生物产业发展同样惊艳。

在双流中电熊猫厂区“G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上,仍属于未来产品的8K电视已从这里走入现实。仅用16个月,建成87万平方米厂区,中电熊猫用速度、质量和科技征服了世界。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在这里勉励企业抢抓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据悉,成都将在2020年把电子信息产业建成首个万亿级产业,其中“一芯、一屏”是攻坚突破口。双流作为成都实现这一目标的中坚力量,辖区内新型显示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及智能终端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中电熊猫于今年6月实现量产,围绕该项目,美国康宁、世平科技等7个配套项目也全面动工建设。而接下来,彩虹康宁、冠石科技等6个中电熊猫上下游配套项目也将在年底竣工。

双流成熟的电子产业体系、完善的产业配套,吸引了包括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电熊猫、海威华芯等一大批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入驻。仅2017年,双流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就达到了59家,实现产值781.6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12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为双流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双流在新时期的发展注入了澎湃的动力。通过“芯片+屏幕”的电子信息产业牵引,双流区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呼之欲出。

“时尚空港,美丽双流,双流之美美在具有国际范、时尚味、生态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发展质量高。”双流区副区长张瑞琴表示。而这背后是双流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施高效能治理”的理念支撑。有科学的发展观,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努力,才有了成都芯谷、航空经济之都、生物产业之城。

现代科技产业铸就了双流的“新实力”,和谐的政商关系、绿色宜居的生态环境则成就了双流的“新活力”。培育高质量发展产业优势,建设高质量发展公园城市,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支撑已成为双流经济腾飞、高速发展的“密码”。走在双流,就是置身于亚洲最大的湿地公园之中,总面积1.5万亩的双流区空港中央公园,囊括五湖四海,树木繁茂,绿草如茵,长度达913公里的绿道上闪现着市民们或步履如飞或悠闲散步的身影,其间,双流现代化、高质量的发展巨轮已然起航,正在驶往下一个高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