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中国小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中国小镇
 

2018年10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港珠澳大桥再添钢结构建筑“中国名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杭萧钢构参建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澳门旅检大楼

有“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称的港珠澳大桥10月24日正式通车。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工程,钢结构桥梁、海底沉管隧道工程规模及技术难度均为世界之最。”10月25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港珠澳大桥筹备6年、建设9年,是凝聚着全社会和全行业智慧的伟大工程,将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上了更高的台阶,它的建成通车是交通运输行业的一件大事,更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

钢结构技术

领先世界

吴春耕表示,港珠澳大桥在建设中,相继攻克了海底深埋沉管隧道、海中人工岛快速成岛、海上装配化桥梁、海洋混凝土结构耐久、跨海集群工程技术标准等世界级难题。

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又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被英国《卫报》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发布会现场获悉,包括杭萧钢构、中铁工业、中建钢构等国内顶级钢构企业,都参与了大桥的钢构工程。

“港珠澳大桥桥梁工程用钢量达到42.5万吨,约为60座埃菲尔铁塔,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大规模使用钢箱梁的工程。中铁山桥承建的港珠澳大桥最大标段钢箱梁制造CB01标,钢结构总重约18万吨。”中铁工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媒体介绍,中铁山桥在建设过程中创新性研制了机器人焊接系统,高标准实现了“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的四化要求。

以“汽车零件生产方式进行流水线生产钢结构板单元”,实现了全球桥梁钢箱梁制造的突破,并有力推动了中国桥梁钢结构制造技术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杭萧质量

经受“最严标准”

杭萧钢构作为国内首家钢结构上市公司,因其过硬的技术和产品获得参建机会,参与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澳门旅检大楼的建设工作。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澳门旅检大楼位于邻近澳门和拱北的海面人工岛上。该人工岛东西宽930—960米、南北长1930米,工程填海造地总面积近220万平方米,是港珠澳大桥项目中填海面积最大的人工岛工程。

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分为四大区域:旅检大楼A、旅检大楼B、交通中心、交通连廊。其中,旅检大楼总建筑面积169498平方米。

使用寿命达120年、可抗16级台风、具备抵御8级地震的能力……作为中国交通史上技术最复杂、建设要求及标准最高的工程之一,港珠澳大桥的高定位决定了用于桥梁工程、土建工程及组合梁施工的钢构产品,在质量、性能等方面的“最严格标准”。

据杭萧钢构(广东)公司负责人回忆,当时接到该工程项目时,工期紧张,并且对钢构件的焊缝等级和外观要求非常高,其中箱型钢柱隔板多,制作难度大大增加。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广东杭萧始终严把质量关。从采购到制作,都采用了最严格的标准、最成熟的技术,最终将高质量的构件,按要求运抵港珠澳大桥的项目基地,受到项目法人的高度赞扬。

旅检大楼作为港珠澳大桥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与珠海口岸同岛设置的澳门口岸都成为大桥的重要配套项目之一。从此将成为连接珠港澳、实现三地互通的陆路口岸。

世界最长钢构桥

据了解,港珠澳大桥的主体工程特点是:战线长、量大面广、关键节点不胜枚举。

此前有媒体报道:在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看不到人头攒动、千军万马的施工景象,而是为数不多的大型装备在现场进行砌积木式的装配化安装。桥墩、桥面、钢箱梁、钢管桩等都是在附近地区的厂房里建好后,再用巨轮拖到海上安装。

“相比传统的建筑方式,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材质均匀、硬度大、抗压性强等优点,密度更大,可塑性也更高,同等重量和强度要求下,钢材不仅自重更轻,而且更适合在工厂加工,运输和组装也更方便,因此运用在许多建筑类型中。”杭萧钢构集团副总裁窦贺男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以港珠澳大桥、“天眼”、北京新机场等为代表的钢结构工程,成为钢结构建筑靓丽的“名片”。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采用的同样是钢结构体系,被认为是世界最长的钢结构桥梁。桥墩、桥面、钢箱梁等先在中山、东莞等地工厂加工好,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在海上一块块、一层层地组装起来,像搭积木一样,效率更高,也更环保。其中,主体工程海中桥隧的3座斜拉桥,桥体也全部采用钢结构。再加上上述的人工岛主体建筑,桥头连桥尾,全都采用装配式施工工艺,可见装配式建筑,力拔山河,可堪大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