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地方企联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地方企联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省企业联合会、贵州省企业家协会会长武鸿麟:

践行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国一流企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利博制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明确要求“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我们这次“双百强”企业发布会议的主题,结合贵州实际,定为“践行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国一流企业”。由于贵州省“双百强”企业的发展水平与中国500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中国企业500强的入围条件(营业收入)是306亿元,照此标准,贵州省本土企业仅有茅台酒厂、贵州建工集团、开磷集团、瓮福集团、盘江控股集团符合。而实际上,贵州本土企业仅有一家企业进入中国500强(即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列全国269位)。中国500强第一位的国家电网公司营业收入为23580亿元,贵州省100强列第一位的贵州茅台为662亿元,相差35倍(当然有行业差距等原因)。全国500强最低门槛与贵州省100强最低门槛为302:11,达27倍。可见,我们现阶段的目标只能是争创全国一流企业,然后逐步争创世界一流企业。因此,这次发布会议,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导贵州省广大企业,尤其是大企业,以创建全国一流企业为目标,扎实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贵州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向前进,引领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贵州省企联发布的2018贵州企业100强、贵州民营企业100强及贵州成长之星企业等榜单,总体上看,以贵州“双百强”企业为代表的大企业,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持续推进创新升级,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在做强做优做大方面迈出坚实步伐。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贵州企业100强继续保持营业收入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贵州企业100强实现营业收入8856亿元,较上年增长638亿元,增长率为7.76%。营业收入达到百亿元以上企业共有25户,占贵州100强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共实现净利润616.82亿元,较上年上升141.99亿元,增长率达29.9%。二是民营大企业稳步发展,企业实力增强利润大幅上升。民营100强企业稳步发展向好,不仅扭转了上年利润下降趋势,还实现了较大增幅,净利润和纳税总额双双超过百亿元,尤其是100强民营企业纳税总额增长率高达22.36%。三是科技投入明显加大,研发强度持续提升。2017年,贵州100强企业更加重视科技发展,进一步加大了科技投入,共投入研发费用76.68亿元,比上年提高16.89亿元,增长率达28.24%;平均研发强度为1.073%,比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拥有各类专利12760件,比上年增加615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27.22%。四是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2017年,贵州“双百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深化,更加注重践行企业社会责任。100强企业全年新增就业人员40567人,增长率达15.97%;民营100强企业新增加就业人员18138人,就业人员总数达到125996人,比上年增加6066人。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

借此机会,结合贵州企业现状,我谈几点认识,供企业和企业家参考。 一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增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二要以全国以至全球视野谋划发展,不断提升在全国价值链中的地位;三要扎实推进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增加优质供给能力;四要认真履行好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攻坚战;五要深入推进企业改革,更大程度激发内在动力;六要充分发挥贵州省企联作为企业代表组织的特殊作用,为争创全国一流企业服好务。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贵州省大企业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信心、矢志不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畏风险、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争创全国乃至世界一流企业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为续写新时代贵州发展新篇章,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系武鸿麟在2018贵州企业100强、民营企业100强发布会上的讲话,未经本人审阅,有删节)

名片

贵州省企联

贵州省企业联合会、贵州省企业家协会(以下简称“贵州省企联”)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企业(雇主)代表组织,是贵州省国有企业和各类所有制重点企业和企业家的联合组织,以面向企业和企业家服务为宗旨,积极发挥服务企业、引领行业、协助政府、构建和谐的社会作用,代表企业意志,反映企业家意愿,促进全省企业家队伍建设,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积极搭建有效服务平台。贵州省企联多年来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创建了多项受企业和企业家欢迎,符合经济转型时代要求的品牌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各个方面的积极肯定和高度称赞,发挥了社团组织在新时代条件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