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企业家精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一版)
秉承三种精神,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就得有与众不同的头脑。改革开放的40年中,很多公司在严峻的全球经济中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纷纷倒台,而宋志平先生不仅始终领导着企业一路健康发展,还摸索提炼出一套战略与目标、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团队与文化的成功法则。
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纵观宋志平先生所走过的成功之路,我们很容易发现,他在战略制定、重组整合、混合所有制、转型升级、文化融合等系列重大命题上,都蕴涵着伟大的创新精神,都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形成了央企市营、共享共生等创新理念,构架出独树一帜、风格鲜明的企业经营体系,成为通行集团全球各级企业的文化标签。
尤其是被宋志平先生概括为“在不改变国家控股基础上对企业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内部机制进行大胆的市场化改造”的“央企市营”理念,成为中国建材涅槃重生的慧根。想当年,占建材行业70%GDP的水泥行业,正面临着全行业亏损的恶性竞争局面,行业亟待整合。一家家国际跨国公司正如虎狼一般,纷纷抢滩中国,大举并购中国水泥企业。中国建材作为一家央企,既要市场化运作,改变传统央企的经营模式,又要利用央企资源整合的优势,承担起行业整合的历史责任。面对机遇和挑战,他果断提出去香港上市,把自己逼上了“华山一条路”,既获得了企业发展难得的资金,也实现了国企市场化机制的彻底转变。
秉承三种精神,以别人没用过的方式做事的组合,就得洞察规律、敢为天下先。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从来都是九死一生,必须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豪情。宋志平先生从探索“央企市营”模式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水泥行业的无名小辈到成为全球水泥大王,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加快“一带一路”市场布局……这一切的成功,都是因其敢为天下先,掌握并利用规律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而规律的掌握来源于经营者长期的企业实践,周而复始的梳理提炼,百战过后的认真反思。
宋志平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讲过这样一段话:观察世界工业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早年遇到经济调整时,会出现倒闭潮,很多企业倒闭、破产。但倒闭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不知道下一个砸倒谁。但并购可以让损失最小化,社会牺牲也是最小的。在整个并购重组中,能够让一些要素进行重新组合,让它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用倒闭的方法,就等于将资源统统打翻彻底碎掉,有用的、没用的一起泼出去,这就是重组和破产的根本区别。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提出了“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的企业改革理念并大胆实践。在中国建材的重组过程中,没给国家带来任何负担,而是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成就了建材行业的奇迹。经营企业最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行动家”,而不是纸上谈兵的“空想家”,宋志平先生正是这样一位集创新经营和实战于一身的“行动家”。
宋志平先生学贯中西,这本《经营心得》是他在实战基础上,充分融汇中西管理精粹的专著。在这部书中,宋志平先生用原理、案例、心得三位一体的方式,将自己40年来的经营之道倾囊相授,通过“战略与目标”“经营与管理”“改革与创新”“团队与文化”四个部分,全面阐释了经营的基本逻辑,生动再现了风云激荡的商战故事,全方位揭示了企业的成功法则,为企业经营提供了典型样本。宋志平先生酷爱读书和学习,在他的床头总是放一个大筐,里面装着的都是他近期想要读的书,睡前拿上一本就可以阅读,每隔一段时间就再换一筐。就这样,几十年如一日,达到了今天的理论高度。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本正经,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就是一本正经。当你有一本好书,读的特别深入,成为你重要的人生准则,就一定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威力。如果需要在经营企业或者创业这方面找到一本“圣经”,努力奉行的话,我相信这本书将是个非常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