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第十六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营商环境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第十六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营商环境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襄阳:建设城市信用 优化营商环境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志

王利博制图

城市信用建设已经成为湖北省襄阳市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襄阳市不仅在湖北省率先制定颁布了《关于深化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改革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而且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建设信用信息平台为重点,有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近日,湖北省襄阳市市委书记李乐成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襄阳在努力打造良好的征信企业,打造良好的诚信个人。”

小活动大寓意

主题为“弘扬诚信理念,优化营商环境”的2018年全国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不久前在京启动。作为对活动的回应,由湖北省襄阳市经信委组织举办的“绿盾征信杯·匠人匠心传承创业创新筑梦”演讲大赛决赛于2018年9月底在该市举行。10多家商协会、市属100名中小企业家和创业者参赛,他们在畅谈创业创新艰辛的同时,不忘初心,始终将诚信和责任融入到企业和个人的发展之中。

借助演讲的方式,宣导和强化商业诚信,其实只是“诚信襄阳”建设的一个插曲。

“我们认为,襄阳市的诚实信用体系建设,既需要通过法律加以规范,同时也需要‘襄阳意识’、市场行为做基石,这就需要企业和企业人在言行举止上呼应、贯通,我们的信用体系就越来越可触、可感、可用,我们信用体系的‘金字塔’才能越来越坚固。”襄阳市经信委中小企业服务局局长江宁向《中国企业报》记者介绍,襄阳市早在2014年3月就成立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襄阳市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全市47个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

截至目前,襄阳市已形成了领导小组领导决策、信用办统筹协调、专责小组分工落实、信用信息中心支撑服务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县(市)区也建立了相应的推进机构和工作机制。而这次组织企业开展的演讲活动,虽然活动规模不是很大,但是,对全市社会化信用体系建设而言,是企业界以实际行动作出的积极响应。

此外,该市经信委每年还开展“年度襄阳市诚信守法企业(工业)”评选。经过企业申报、自评,县(市、区)经信部门初评、推荐,征求相关监管部门意见,对全市年度诚信守法企业予以认定。

城市信用稳步推进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襄阳市开展营商环境调研时发现,该市信用建设已经成为全市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襄阳市做到了“三建两强化”。即:建立工作机构、搭建服务平台、健全信用奖惩机制,尤其后者,他们探索建立了“一处失信,处处受制;一处守信,处处受益”的全方位、多层次信用奖惩机制,推动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环境。为做好信用信息的归集工作,该市把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形成的、用于反映社会法人和自然人信用状况的数据和资料,统一纳入信用信息汇集归集范围,丰富数据来源,强化数据质量。此外,他们还强化信用信息应用,建立健全使用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相关制度,将第三方信用报告作为市场主体申请或参与相关业务的重要参考。

与此同时,襄阳市还积极组织实施“农村、社区、企业和区域”四大信用工程,重点推进小微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在工商、公安、司法、税收、食品药品、建筑市场、外贸出口、融资担保、债券融资等行业领域,推行“黑名单”制度,推动信用信息公开,至此,全市初步形成了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担保等多种业态并存格局。

积极开展正向激励

在加大制度建设的同时,襄阳市各级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报纸、网站等媒体,开展了“襄阳好人”、“襄阳楷模”、“诚信进校园”、“诚信经商”、“推动企业诚信建设,共筑万亿工业强市高峰论坛”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诚信宣传教育活动。

“包括襄阳市经信委在内的多个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引导社会公众提高诚信意识,让诚实守信光荣、失信失德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诚实守信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襄阳市经信委副主任余长虹介绍,这次的演讲大赛,主题定在“创业与诚信”,经过宣传发动、辅导培训、初赛预赛决赛等多个环节,让参赛选手从参与伊始,就深知“创新创业与诚信经营互为成全”的道理。

“所有的演讲,讲的是真人真事,传的真情实感。”演讲活动发起人、绿盾征信襄阳分公司董事长严晗表示,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每个人、每个企业是社会信用的基石,这对发展中的襄阳来说,突出诚信文化建设,不失为襄阳提升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之一。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