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高新区: 打造山水宜居创业新城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高建生 吕晓艺 刑小云 李鹏程
漳州高新区(三馆)博物馆、艺术馆、规划展示馆 |
第一步,放置身份证扫描;第二步,面对镜头拍照;第三步,选择拜访住户。步骤完毕,站在闸机口,镜头一扫,信息验证,成功通行。
9月8日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一批又一批的观展人员在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展馆有序排队,积极“尝鲜”这套智能访客门禁管理系统。
再看馆内游客,有的戴上检测仪,通过检测脑波分析人格特质;有的一边观看数字城市沙盘系统,一边简单编程操控汽车行驶;还有些聚在屏幕前,欣赏VR技术对漳州高新区投资环境的全景推介……
借力盛会,秀出风采。以“物联云平台智能展示”为主题,今年的漳州高新区再一次吸引到海内外客商的目光聚焦。
高新定位
构筑高质量产业体系
9月10日,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漳州高新区分会场举行的招商推介会,进行了一场项目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本次集中签约框架协议的项目共4个,涉及投资总额达28亿元的半导体、环保科技、文创科创三大主导产业及一个产业基金。
这几个项目的特色很统一: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契合度高,配套的产业基金定位准、规模大,都是符合新时代新区发展要求的优质项目。
选择落地漳州高新区,看中的,是这里旗帜鲜明的“高、新”特质。
“走‘高新’路、做‘高新’事、树‘高新牌’,把‘高端引领’作为鲜明取向,漳州高新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新产业,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高地。”漳州市政协副主席、漳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陈跃鸿介绍道。
近年来,漳州高新区围绕物联网集成电路、大健康、智能制造和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建设大健康示范园和智能制造示范园等平台,重点招引一批投资实力强、规模体量大、以终端产成品为主的优质项目,从而带动行业内部产业链条的逐渐完善,放大产业集聚效应。
如今的漳州高新区,不仅有招商引资“凹地”——以智能制造产业链条为核心规划打造的“古湖智慧谷”、集成电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还有特色产业平台——投资26.5亿元建设的健康食品产业示范园、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中盟科技园等项目,总建筑面积达56.5万平方米;更拥有三个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科技创新创业平台。
一是由“三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众创园。这是个集众创空间及孵化器于一体的创新型孵化器,为具有高新科技特色的初创企业、团队及个人创客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创业孵化服务。目前,已有互联网科技等六大业态40多家企业入驻。
二是去年11月落成的甲骨文(漳州)双创基地。该基地为周边地区的高校和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培训服务,年可培养实用型人才约3000名,创造上百个软件技术类就业机会。
三是今年4月正式开园的物联网示范园,面积规划约34亩,前期可提供3万平方米孵化场地,实现5亿元产值。首批有25家物联网企业进驻,将促进研发与生产互动,加快形成物联网产业集群,打造物联网产业高地。
一个个高科技型企业和行业巨头纷至沓来,以“高新”为引领的产业链加快形成。近期签约引进的半导体级别IC领域单晶硅项目和东方拓宇物联网智能终端项目,将推动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整体链条的强链、补链、延链,最终形成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闭合生态圈。
一批又一批的好项目、大项目,成为漳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着力点、落实点。
优质服务
力促高水平项目落地
在漳州高新区的益企办服务中心,小小的墙面上挤满了企业赠送的锦旗。其中一面,是9月初由博正光学膜项目业主所赠,上书:心系企业办实事,真情服务达极致。
业主用更通俗的话表达:“没有益企办,我们就找不着北。”
博正光学膜项目在去年12月下旬签约落地后,益企办服务中心立即指派专人专门帮扶,为企业提供从工商设立到施工许可证办理的全流程前期审批无偿帮扶服务,同时做好业主与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让业主办理审批事项时只需跑一趟或者一趟不用跑,最终使该项目在签约后3个月即进场施工。
正是这样优质的服务,才彻底打动了意向企业放心来此投资。打造高品质的营商环境,漳州高新区妙招频出。
一方面,招商引资有创新。
2016年7月1日,“商务110”商机对接中心信息平台正式启动,使招商走向了数字化。
在商机对接中心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商务信息平台数据库中逐一查看意向项目企业信息,拨打电话和对方联络感情、跟踪项目招商进展。
“平台还为客商和企业提供商务咨询、政策指引、洽谈签约等专业高效的商务服务。”漳州高新区招商服务中心主任刘利友介绍,通过该平台,对项目实行“一站式”投资服务,实现了线上办公、实时办公、系统监督、高效落实的工作机制。
另一方面,服务企业有温度。
“会审制”绿色审批平台,在福建省率先开展项目“会审制”改革,整合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域的审批事项,将投资建设项目涉及的69个审批环节,简化为“准入会商、开工会审、竣工会审”3个会商会审程序,打破逐一申报、互为前置的壁垒,最大化促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与此同时,招商队伍更专业。
根据九大重点产业类型配备专门的招商队伍,每个产业招商专员具备从项目调研、接洽谈判、制定协议、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的专业招商水平。并且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实务培训,建立健全招商人才选拔、使用、培训、考核机制,为高新区的招商引资活动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漳州高新区共开展招商活动100多次,推动了集成电路产业园、健康产业园等13个项目签约,总投资达52.2亿元。其中,仅用时一个多月成功签约总投资10亿元的东方拓宇物联网智慧终端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年纳税可达6000万元,计划通过五年的努力产值超百亿元。
2017年10月,“商务110”商机对接和招商服务平台模式作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试点首批典型经验,获得商务部等十三部委发文推广。
优美生态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漫步在南山文化生态园区,秋风吹拂湖面涟漪,孩童在花丛中追逐嬉戏,年轻人在步行道、自行车道上跑步、骑行,老人在板凳上悠闲端坐——好一幅悠然自得的惬意图景。
谁能想到,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陈年垃圾堆积的放生池。在扩大为南湖后,与周边鱼塘相连贯通,瞬间灵动起来。如今,“碧水环青山、花海拥古刹、乐活享南山”成为南山文化生态园的诗意描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先做环境再造城”,这是漳州高新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2017年,漳州高新区投资24.1亿元,实施“一湖两海”(即:南山文化生态园,水仙花海、荔枝海)、“一台一路”(即:凤凰山观景平台、龙江南路景观花带工程)、南山水岸、圆山林下生态园等生态项目。全年累计新建绿道10.5公里,新增公共绿地面积450亩、花海面积355亩、水体面积350亩,生态环境的“高颜值”逐步展现,吸引了许多企业和人才前来发展。
显然,漳州高新区并不满足于只在“生态”上做表面文章。
“我们要拓展‘生态+’内涵,推动‘生态+’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往优里做,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生意‘四生’融合。”漳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亚容说。
“生态+”,加什么?
把科技加进去,重点加快甲骨文(二期)等项目建设,效益提上来,让城市更宜业;把文化加进去,提速湖畔听琴、漆谷艺术、丹霞驿站、南山书院、蚁巢美术馆等项目建设,让城市更宜游;把服务加进去,推进中山桥畔、桥南美食家、桥南“乐乐足”、南湖1、2号地块等项目建设,让城市更宜居。
值得关注的是,古湖智慧谷作为高新区产业新城的“心脏”,将汇聚生态、人才、科技、产业四元素为一体,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打造自然生态、产业生态、创新生态三大体系的创新产业平台。
凭借“以产业为基础,科技为驱动,生态为特色”发展理念,漳州高新区正向国内知名的山水宜居创业新城区的目标跃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