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发布生态保护红线 提升海洋生态建设实践
海岸景观设计专家杨波带领团队探索海岸环境修复与景观建设技术创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苏莉鹏
杨波在城市规划学术论坛演讲 |
中新生态城-滨水空间新老景观对比 |
多年来,渤海湾海岸带空间的规划及景观设计,一直是国际著名工程顾问公司AECOM天津公司董事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波博士与他的团队(以下简称“杨波团队”)极力所做之事。作为天津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理事,杨波近年来带领团队参与了一系列海岸环境及城市与景观规划设计项目实践,结合他在海岸环境领域的深厚理论积累,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海岸新遗产保护”,兼顾安全与景观功能的“三重堤”工程设计模型等新理念和工程设计模型。其带领团队完成的规划设计作品,如天津东疆港区概念总体规划——天津东疆港配套服务区城市设计/配套服务区控规及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新生态城老海堤沿线景观及生态规划——印象海堤景观工程,天津滨海新区遗鸥湿地保护区规划及遗鸥公园设计,中新生态城东堤景观、南堤景观规划设计等国家及省市重点项目。并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在滨水城市和生态水景观规划设计,海岸带环境和港城一体规划领域,杨波博士一直致力于将自身不同阶段的专业经验、知识建构成互相支撑的跨界、多学科交叉能力,在海洋与大地的结合带绘画出美丽的城市、旅游景区、物流和产业区。他多年积极提倡“低影响规划设计”,近年来更与国际同行一起积极推动“Design&Building With Nature—与自然共生设计建造”的规划设计理念进入滨海城市和海岸及河流环境生态规划建设领域,使社会、经济、自然等多方面达到综合平衡。
中新生态城:塑造城市、人、自然的无界限亲和
近日,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发建设十周年之际,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举行了中新国际绿色建筑论坛、十周年经验成果汇报会、中新合作项目考察等系列活动。作为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一座烙印了“绿色”“循环”“低碳”标签,符合生态理念和绿色发展要求建设的新城,也是一座具有完整意义的全要素城市。而中新生态城南部区域河堤沿线景观规划便是杨波所属的AECOM公司近年来在中国所做的最重要的项目。在中新国际绿色建筑论坛上,杨波受邀做了演讲,分享了基于生态修复的海岸景观建设天津经验。
如今的中新生态城,清幽宁谧、景色宜人,特别是传承该地区生态文化底蕴的城市带状开放空间——“印象海堤”,已经成为生态城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中新生态城这一项目,展现了杨波的独特理念——城市规划、旅游和景观规划设计,更需要设计者关注人文、社会环境,发掘项目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并与环境条件有机整合。
因而,在具体的方案规划中,杨波团队结合生态城“三区合一”后实际需求、城市及旅游发展总体目标,该项目以生态、环保、健康的绿色理念,近期实现绿道链接四大生态公园;远期实现十字轴生态系统链接;最终实现海洋文化体验链的串联,完成绿道系统的融合。创新性地将项目定位于“Green Zipper”,为“三区合一”后的生态城打造一条滨海“绿色拉链”。并在结合海堤沿线场地现状、后方项目及周边环境等要素,前瞻性、可持续性的对项目进行了方案设计。方案整体以生态主题为背景,以文化主题为内涵,通过节点串联线索,形成生态与文化的脉络体系。呈现“浓淡相宜”总体风貌,营造自然基底的朴实无华,强化重要节点的精致塑造,体现高水平亮点。
经过对场地充分调研分析,借鉴经典案例经验,考虑区域协调、空间联系、交通组织、特色文化、风情营造、海绵城市、生态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杨波团队打造的方案塑造了城市、人、自然的无界限亲和水岸空间和自然通廊,将项目打造成为区域最独具河海自然风情、文化特色的河滨公园,功能多元、活力缤纷的城市滨水生态休闲廊道,同时也是生态城绿道网络中的重要组成。
寻求海洋与大地的自然逻辑
十几年来,几十项河流湖泊和海岸带环境下的滨水城市、景观、江河湖海和人工岛的规划设计,让杨波积累了对于这一领域的跨界深入认知:寻求海洋与大地亲和的逻辑。
在威海双岛湾科技城景观设计中,杨波团队将整个景观的大肌理从自然向城市过渡,形成滨海生态,活力都市,宜居生活的风貌特色。设计按照整体景观风格和特点分为四大区域:滨海生态区、景观过渡区、城市活力区、水乡风情区。其中滨海生态区景观风貌尊重场地基质,突出自然资源优势,对自然生态和自然肌理进行保护、梳理、提升;景观过渡区从自然向城市风格的过渡,以覆土建筑和防护林在景区及高架铁路之间形成良好的空间及视线过渡,避免了铁路线的负面影响,同时兼顾了景观的流畅与延续;城市活力区是项目范围的主要核心区,根据周边多样的用地功能,同时考虑利用现状价值和特点,创建丰富多样的景观功能空间和体验,服务于文化体验,家庭游赏,康体娱乐,商业休闲的节点;而水乡风情区主要以强调自然、生态的绿色滨水景观表达宜居生活氛围,场地空间穿插绿意之中,在对景与视野良好处设置观景点,同时注重观水、亲水、游水的处理。
“人类移山填海的工程技术能力愈强大,愈应该以更谦逊的姿态与自然共处。”近年来,杨波与国际合作者共同提倡“Design With Nature——与自然共生设计”的设计哲学。该理念在近期的天津滨海旅游区规划、平潭国际旅游岛海滨景观规划等项目的技术路线中都有引入。其中,平潭综合实验区海坛湾滨海休闲景观带项目对场地海事工程、海岸沙滩、植被与防风林、建筑风貌等充分调研分析,并结合研究国内外有影响力案例经验,通过“尊重与适应、保育与激活、链接与功能、特色与传承”发展策略,将项目打造成为城湾相依的活力湾区、海岛生态和地质博览天然场馆、高品质渔耕文化休闲体验湾区、国际旅游岛门户形象湾区。并与中心城区一体,依南北两翼海湾,成为平潭建设国际旅游岛鲲鹏展翅的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