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中国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中国园区
 

2018年9月2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智慧园区 存在的问题

来源:中国企业报  

关于园区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升级,一直都不是一门小生意。但在一片繁荣之下,却孕育着难以掩盖的问题。由于国内目前的智慧园区项目很多与地方政府的新城规划项目紧密结合,参与企业和技术提供方十分复杂,往往会产生鱼龙混杂的状况。这些所谓的“智慧”园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智能”只是摆设

产业园区的核心需求,毫无疑问是安全。制造业、物流行业等产业园区,无论是温度、湿度的变化,还是电力系统、水利系统的偶然问题,或者火种丢弃等意外情况,都将给整个系统带来难以估计的损失。

这种情况下,很多园区都开始用传感器、智能摄像头来提供安全防护,但这种所谓的智慧加持有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传感与监控设备监控和覆盖的空间比率很低,难以覆盖整个园区,甚至只是出现在几个重点区域,装装样子展示一下而已。而且往往传感器与智能摄像头的后端报警机制比较空白,一旦出现危险信号,缺乏如何处置和救援的体系化方案。

问题二:没有大脑的信息孤岛

智慧园区的另一个普遍面临的问题,是收集上来的数据如何处理。还是以园区安全为例,国内很多智慧园区项目,实施方案就是多安装摄像头,然后把监控数据传上云端,确保远程可看,以及能够再次调用,这就算完成了全部的“智慧化”。这样的方案出现的问题是,在庞大的园区体系中,大量摄像头会生成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在安保过程中会给安保人员带来可怕的工作负担,最终导致大量摄像头处在无人监察的状态里。

另一个问题是摄像头的效率并不高,仅仅能起到事后作为证据留存的意义。只有在事故以及安全隐患之前,自主判断问题、主动干预,才是园区对安全监控的真正需求。

问题三:“智慧”反而更添乱

另一个智慧园区的尴尬问题是很多所谓的“智慧化”。比如很多智慧园区项目中,只是把园区的很多工作都进行了数据转化和云端上传,甚至仅仅是给一些园区服务加上了APP等。可是这样还是依赖人工去操作,非但没有解放园区工作者的劳动,反而增加了一些监控与维护任务。

园区应该以人机协作,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为目标,这一点日本和德国的物联网园区项目中早已成为共识。而依靠IoT技术的成熟,中国科技企业也开始在各种物料与仓储园区中实现大规模人机协同。

产业园区,作为多种产业实体的综合联合体,其涉及人员与设备因素复杂,对效率和成本的要求更高。雨后春笋般的智慧园区建设,有很多非技术的复杂原因驱动。在IoT、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解决方案更加成熟的今天,智慧园区的发展还需要顶层设计、科学执行,按规操作。 (惠边)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