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典籍中的醋功效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古称食醋为苦酒)。
东晋医药学家葛洪《肘后备急方》:“令发鬓乌黑,醋煮大豆黑者去豆煎令稠敷发。治头秃,芜菁子末酢和傅之日三。”
南北朝医学家陶弘景《名医别录》:“醋,味酸,温,无毒。主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
唐代“药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半夏十二枚,洗熟,以醋一升,煮取八合,稍稍含嗽之。吐出,加生姜一两,佳治舌肿强满口方。”
宋代医学家唐慎微《证类本草》:“产妇房中常得醋气则为佳,酸益血也。”
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醋,味酸,温,无毒。消痈肿、散水气,杀邪毒,破血运,除症块,坚积。”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醋酒为用,无所不入,愈久愈良,亦谓之醯。理诸药,消毒。”
清代著名医家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醋,酸温。开胃, 养肝, 强筋, 暖骨, 醒酒, 消食, 下气, 辟邪, 解鱼蟹鳞介诸毒。陈久而味厚气香者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