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
——寻找最优营商环境市区县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利博制图 |
(上接第一版)
上海虹口区:服务企业从“全覆盖”到“精细化”
从2015年1月落户虹口,到2018年6月成功上市,短短三年半的时间,维信金科控股有限公司完成四轮融资,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交易,实现华丽的蜕变。
早在2015年,上海就确立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战略,对此,虹口区提出科创“一中心六平台”建设,致力于形成特色功能区。其中,更是大手笔打造了以北外滩为中心的金融科技产业聚集区。
从考察到确定落户办理相关手续,维信金科在和虹口区各职能部门打交道时,深切感受到了认真敬业的工作态度和专业负责的业务能力,以及一心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精神。
众所周知,企业上市所需的相关合规证明颇为复杂,涉及人社局、税务局等多个部门,但在开具证明的过程中,维信金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基本都是现场立等可取,办事非常便捷。我们感受到了‘虹口速度’!”
“虹口速度”之快还不止于此。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维信金科设立了项目孵化公司。在此过程中,企业面临对工商注册流程不熟悉等实际困难,区投资服务中心第二分中心马上为企业指派“辅导员”给予跟踪指导;而在办理工商注册手续时,从核名到获得营业执照,不到半个月就完成办结了。
不久前,维信金科不但以境外控股主体成功挂牌香港联交所主板,也完成了“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专项资金”的申报,这意味着企业将获得政府的资助资金。
“获得这样一笔资金,要特别感谢区商务委的工作人员,是他们一直在‘推’着我们前进。”该负责人说道。原来,虹口区商务委先是对维信金科进行了排摸了解,在确认企业符合申报条件后,主动与之对接,详细告知申报所需材料等;在企业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因涉及较多部门,区商务委多方联系、协调,为企业打通开具各类证明的“绿色通道”。
令该负责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申报中需要企业提供审计报告,依照惯例,企业一般在4月份之后出具审计报告。为帮助企业在3月初完成政策资金申报,让企业提前一年获得政策支持,虹口区商务委以区税收库的企业经营数据为支撑,与市促进处、市级评审专家组沟通,争取以“先申后补”的方式,让企业赶上了今年申报的“末班车”。最终,这项原本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区商务委和区内各职能部门的帮助下,维信金科只用了两个星期。
随着虹口区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对企业的服务也在进一步深化。虹口区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企业服务局,建立健全“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等,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把对企业的服务从“全覆盖”提升到“精细化”,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更富效率、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
福建晋江:做好“领路人、推车手、服务员”
16年前提出的“晋江经验”,已经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到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关键位置。
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是以简政放权和构建服务型政府为主要手段的行政体制改革,自2002年福建省晋江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晋江就推动开展了十二轮审批制度改革,再造审批流程,推行审批联动和网上审批,设立电子监察中心,全面开展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工作和规范中介组织管理。
近年来,晋江市委市政府更是坚持自身“领路人、推车手、服务员”的角色定位,在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过程中,把营商环境作为重要生产力,视作城市关键“品质”之一。包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出“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的“四办”理念;完成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以及梳理公布“最多跑一趟”“一趟不用跑”清单1149项。
其中,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方面,目的就聚焦在提高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效率。实施的举措包括着力打造规范化、标准化的集中服务平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服务自由裁量权和推进国家级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打造宽松的市场准入平台,包括推行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和借鉴上海自贸区、广东等地的经验及做法;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推进电子证照平台建设、推行“最多跑一趟”网上办事和推广“一网多端”便民服务。
对于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努力,晋江企业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的评价是:市政府在每一个阶段的研究和措施都是领先的,对企业高管的政策超过其他地区。
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方向的“晋江经验”成功的背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当地良好的政商关系。因为良好的政商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润滑剂,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多年来,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中,晋江将破解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作为重要抓手,畅通民营企业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建立政府官员挂钩、定期走访企业,解决困难常态化机制,让企业主不找熟人也能办成事。
浙江诸暨:
启动“标准地+承诺制”改革
“从立项到开工只要15天,诸暨速度名不虚传。”8月18日,诸暨市沃普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欣喜地取到了项目施工许可证。该公司年产350万只智能发热系列产品项目于8月2日立项备案,短短半个月便得以在大唐镇开建,且企业全程只跑了一次。
近年来,诸暨市创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举措,特别是今年3月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以来,诸暨建立“标准地”,改“审批”为“承诺”,一套标准实施到底,一张清单监管到底,一个平台服务到底,项目从立项到开工从原来的平均100天缩短至15天左右,创造了项目落地的“诸暨速度”,成为诸暨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名片,从而释放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目前,该市79个项目已进入“标准地+承诺制”管理流程,11个项目尽享改革红利,破土动工。
对企业投资者而言,奔波于传统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就好比跑“审批马拉松”。
已在诸暨投资创业多年的胡坚坦言,以往的项目审批模式下,中介环节需花费50多天,政府审批需30天。换言之,从立项到开工,即使一路顺利,至少也要80余天。
其间,因国土、建设、消防、环保、安监等部门各自为政,项目投资者要多次来回跑,随后还有设计、评审、图审单位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一个项目从拿地到投产常常要1年光景。“审批马拉松”,不仅耗费了投资者时间,也给行政审批部门戴上了不作为的帽子。
如何让投资项目又快又好落地,不让审批再拖项目后腿,成了工业强市诸暨近年倾力研究的一大课题。
基于此,2014年,诸暨实行投资项目零审批改革,一般投资项目推行清单管理,投资流程优化;2015年,试行48天高效审批改革;2017年上半年,推行企业投资项目“一次受理、一并办理、最多跑一次”改革,建成企业投资项目审批中心,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2017年下半年,开始探索“承诺制”与“标准地”改革;今年,总结前期探索,出台《诸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准地+承诺制”管理模式正式推开。
浙江恒烁精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孔祥华成为第一个享受该项改革红利的人。
“我们拿到手的,是一块已经通过政府标准化评估的‘熟地’。”孔祥华介绍,公司项目的所在地诸暨市环保高新区,早在去年1月完成区域水保,去年7月完成区域能评,今年2月完成区域环评。
“能评与水保我们只需填一张登记表,不用像以往单独编制报告。环评也是前期由政府买单委托第三方机构完成的。”孔祥华说,这样标准化的区域评价完成后,大大简化了单个项目的评价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