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节能环保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节能环保
 

2018年8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触网试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孙文

王利博制图

日前,上海虹口区嘉兴街道的王阿婆拿着一堆旧塑料盆、旧玩具想卖给小区门口的收废站,没想到收废站换了家经营户,只回收废纸、旧报纸,其他诸如可乐瓶、废塑料等一律不收。阿婆犹豫了半天,只能把一堆东西扔进了垃圾箱……

在上海,走街串巷、以个体经营为主的“收废大军”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主力军。随着目前上海已将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作为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上海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究竟能不能在这条“垃圾链”中起到尽可能变废为宝,在源头上就把垃圾减量下来的积极作用呢?

“小散作坊”

主导资源回收

“上海市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仍然以‘小散’为主要特征,截至2018年6月底,上海市已有1161家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办理了备案登记,其中协会会员单位970家,但其中注册资金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企业仅33家,占比为3.4%。在回收环节,以个体回收、流动回收为主,60%以上都是‘个体户’‘小作坊’。”上海市商务委市场建设处有关人士对记者说。

正因为行业以“小散”为主,导致部分品种回收率低,那些价值低、经济效益差、环境污染大、市场机制难以调节的再生资源,如废玻璃、废电池、废灯管、废泡沫、废纺织品、废木料等回收率仅20%左右。另外一个“短板”是,随着上海市拆违和环保督查力度的加大,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明显减少。据统计,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在中心城区(黄浦、徐汇、长宁、普陀、静安、虹口、杨浦)119家,占12.27%;市区外围区域(浦东、闵行、宝山)413家,占42.58%;郊区438家,占45.15%。

以互联网

打通全产业链

“提升上海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能级,改变‘小散’当道方是出路。”家底摸清之后,上海市商委会同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协会开出了“四个融合”的“药方”,核心就是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孤岛式”经营模式,向规模要效益;打通垃圾分类、资源回收、资源利用以及家电维修、租赁、以旧换新等社区服务的全产业链,充分发挥资源回收利用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关键节点作用。日前,市商务委已经会同行业协会,梳理形成首批25家“两网融合”主体企业、57家资源化利用本地及周边企业和17家“互联网+回收”企业名单,拟通过政策引导(如出台低价值可回收物补贴政策)与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使这些企业担当起全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骨干。

推进线上与线下融合。在2016年和2017年已有5个项目入选“全国绿色回收案例企业”的基础上,今年市商务委又征集了6个案例报送商务部参加评选。如金桥公司最早开发的电子废弃物自助回收箱,首创“电子废弃物网上回收系统”和“智能回收设备”;“飞蚂蚁”平台开创旧衣物综合回收处理互联网平台;“淘废宝”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机器人技术、智能云技术管理、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等,推广B2B定向回收合作、B2C自营回收、流动回收车等多种模式。

推进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上海市已明确将“建成2000个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推进区和街镇再生资源场站建设”列入2018年市政府实事项目。截至6月底,共计完成593个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建设,建成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26个。全市各区在“两网融合”推进中,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回收主体企业及回收模式。如睦邦环保建立“环保便民服务网点”“环保回收中转站”“再生资源专业分拣中心”的全产业链规划布局;程胜环保深入社区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与生活垃圾分类“两网融合”,研发智能垃圾箱房、智能垃圾桶开盖设备等创新设备;“别扔了”平台自主研发了低价值、可循环物品的“智能交投回收驿站”。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