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七一献礼·央企唱响《相信这面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七一献礼·央企唱响《相信这面旗》
 

2018年7月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相信这面旗》歌声响彻神州大地

来源:中国企业报  

《相信这面旗》表达石油工人热爱党、一心跟党走的心声。

(上接第六版)

“相信这面旗,我用信念追随着你;相信这面旗,我用激情扛起了你;相信这面旗,我用忠贞守护着你;相信这面旗,我用生命捍卫着你。”这面旗就是鼓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鲜艳旗帜,这面旗也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支柱。相信这面旗,就是相信我们伟大的党。歌词循环往复,表达了把誓言铭刻在心,坚定信仰,永远跟党冲锋陷阵坚定不移的信念。

当前,我国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企业更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探索寻找社会责任的重点领域,确保完成与社会责任相关的重点任务,在不断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的基础上做好党建文化宣传教育工作。

为此,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认为,《相信这面旗》这首歌是进行党的信念教育的好教材,在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的同时也使人们得到艺术的享受,于是专门下发通知,要求石化系统基层各党支部都要教唱《相信这面旗》系列歌曲,并在“七一”期间举行歌咏比赛,以此作为党的信念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完成宣传党组织文化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信这面旗》承载着发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

单炳波作曲的《相信这面旗》这首歌为什么这么好听?为什么大家越唱越爱唱?国家交响乐团和中国爱乐乐团音乐指挥李志舆感慨良多。他从音乐艺术专业创作与欣赏的角度,对此作了一番深入解读。李志舆说,这首歌采用了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结合起来,集中表现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歌曲的前半部分,舒缓平静深情,中间部分速度突快,组成一首轮唱,采用了复调卡农的手法,唱来亲切上口,上句和下句相叠置的重唱和合唱,很有气势,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昂、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这就使人不自觉地产生强烈的共鸣,更加深刻感受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发展壮大是历史必然。唱着这首歌,犹如千百万共产党员结伴而行,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下,浩浩荡荡地踏上了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大道。歌曲的第三部分,就是乐曲的高潮,曲调极尽上行。造成了一种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气势,令人振奋不已,似乎具有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力,就像我们党吹响的号角,久久在人民心头回荡,鼓舞着人们永远向前进。

《相信这面旗》这首歌,由柯源、高津滔作词。高津滔能写出这样一首深受欢迎的歌,是多年思想磨练、知识沉淀、艺术积累的结果。近40年军营革命大熔炉锤炼了他对党的忠诚信念。在1979年初的边疆自卫反击战中,排长高津滔带领“猛虎师”突击队直插敌后,在被打断胳膊身负重伤的情况下重创敌军,荣立战功;他先后在三大军区级高级领率机关做政治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先后出版《军魂论》等十几部重要著作。他经过多所军事院校培训,获得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诗、书、画、印样样精通,是国家一级书法家、画家,身兼联合国和平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主席,2012年在法国卢浮宫举办了个人画展,而后在全国举办了“习习清风书画巡回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津滔走出国门,致力于在世界上研究宣传习近平思想,创办了《中国梦》杂志,尤其是运用书画艺术形式宣传习近平思想获得极大成功。《相信这面旗》这首歌,正是他研究宣传习近平思想六年来的实践结晶与经验总结。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我们党已经走过了97周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为红线贯穿始终,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相信这面旗》这首歌其内在精神,已凝聚为励志与创新的音乐文化符号,歌中唱出了每一名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的初心,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更唱出了人们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幸福生活的赞美。我们记住那段艰难的历史,继承中华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的传统,央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长子,要以更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自觉担当,勇挑重担,为中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优秀革命传统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能取得今天这般傲人的成绩,是伟大的中国人在受尽苦难、历尽艰辛后探索出来的,是伟大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用信念和鲜血闯出来的,《相信这面旗》这首红歌承载着发扬革命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要唱更要“热”,就需要有更多的传播平台让大家能够听到。

今天只是中石化将这首红歌率先唱响,未来希望能在更多的企业中传唱,让大家时刻牢记党的历史,深刻理解并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将红歌传唱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将党的精神永远传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