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营商环境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营商环境
 

2018年7月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嘴山路径:本地区资源+发达地经验

宁夏石嘴山市市长李郁华详解营商环境政策

来源:中国企业报  

石嘴山借助“互联网+”发展实体经济
石嘴山矿山渣土区变身文化旅游区

(上接第一版)

《中国企业报》:面对这样的差别,您上任后从哪些地方着手开启“施政”计划?

李郁华:我在2017年5月上任,6月就提出了贺兰山治理方案。在我看来,贺兰山治理,既是针对自然资源的治理,也隐喻着发展观念的更新,政务环境的优化,从那时候开始,我们就注重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叠加效应”,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去除制约和障碍,形成精准有效的制度供给,增强动力、激发活力、释放红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不忘向发达地区学习, 比如从去年以来,我们学习了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经验做法,围绕“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构建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的审批模式,推行并联审批、实行网上审批、探索模拟审批。目前,74.9%的事项都实现了“不见面”办理,“最多跑一次”办理事项达到88.7%,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办理时限分别控制在80个、60个工作日以内。

《中国企业报》:“最多跑一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经典”做法,目前已成为全国众多地市学习的焦点。在这方面,石嘴山市如何“活学活用”的?

李郁华:“最多跑一次”是方法论,也是世界观,对我们而言,要以“最多跑一次”的改革。去撬动“放管服”改革,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做“减法”,继续完善清单管理,持续加强简政放权;通过做“加法”,创新改进监管模式,强化信用监管,大力推行智能监管;通过做“乘法”,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着力打造“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宁夏样板;通过做实“除法”,加强部门间协作,打破信息孤岛,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激发企业、园区和市场的发展活力。要持续做好“浴火重生”“腾笼换鸟”“无中生有”三篇文章,加速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路径依赖”,实现传统工业转型发展。

“五化四链”助推园区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报》:作为一个只辖“两区一县”的地级市,石嘴山拥有两个国家级园区。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李郁华: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业集聚的主阵地、企业发展的主载体,园区的性质,决定了园区的发展与营商环境休戚相关,在这一方面,我们从去年以来,就围绕园区发展,提出了“布局合理化、发展集约化、产业特色化、企业高新化、园区绿色化和延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营造生态链”的“五化四链”工作目标,出台了工业园区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努力通过三年时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园区整合提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我们还开展了“拓路网、改电网、扩管网、降成本”四大配套提升工程,切实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建设B型保税物流中心,完善园区物流配套,为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提供保障。

《中国企业报》:在石嘴山,我们走访了石嘴山科技金融众创园、网络经济产业园、石嘴山久康康养机构等“创新园”,应该说,这些机构的体量都不大,创办的时间也不长,但给人的感觉很有活力、潜力。在石嘴山,此类企业能获得很好的支持和发展,能否认为这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结果?

李郁华:可以这么认为,但不必画等号,因为我们营商环境的优化,包括了你所说的“双创”环境、园区环境、政务环境,除此之外,还包括了金融环境、城市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其中你所调研的“创新园”,体现的是我们正在下大力气推进的“双创”环境的优化。我们具体的做法是,借鉴发达地区做法,与阿里巴巴合作共建互联网城市,促进线上与线下相融合,虚拟与实际相融合,外贸与内贸相融合,创业与创新相融合“四个融合”,积极推进“互联网+”在康养、制造、旅游、农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为企业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我们这样做,就是为了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双倍增”计划,突出创新平台功能,推动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单位,按科技型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集群的梯次培育机制,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良性发展格局,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互联网+”为传统产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国企业报》:石嘴山是个传统的资源型城市、工业型城市,您提出的“互联网+”,如何为传统工业的未来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从而实现“新经济”与“老工业”互为并进、可持续发展?

李郁华: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质量的发展,不能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石嘴山也一样,但石嘴山作为资源型城市,资源的适度开发是基础,关键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功用,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产业。为此,我们已逐步将产业发展聚焦到“十大重点”上,加快发展新材料、数字经济、全域旅游、文化创意、现代物流和新型服务业、电子商务、科技金融、康养等产业。在确立了这些产业方向后,我们通过“双招双引”措施,促进实体经济产业化、智慧化、品牌化、高端化。而作为政府,尽最大能力,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为企业发展提供好服务、营造好环境。我们服务企业要讲究方法,概括而言有四句话,就是“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要出手”,全力推动实体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