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农村党建 一手抓脱贫攻坚
枣庄市山亭区“省派第一书记”力促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楚贵峰
徐庄镇涝岭村“省派第一书记”宋建修创办的服装加工扶贫车间 |
店子镇店子村“省派第一书记”赵显伟和村民一起种植大棚草莓 |
“坚持一手抓农村党建,一手抓脱贫攻坚,在帮扶村建立党建工作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帮扶村发展的环境营造、正能量积聚、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问题,打造以街长制为核心的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机制。从源头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无人过问以及管理的顽疾,建立以人才培养培训、风险控制、精细化管理为核心的产业项目长效发展机制,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扶贫资产监管体系,推动实施产业项目股权混改,实现扶贫资产的安全监管与保值增值。”这是15个月以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委副书记、山亭区“省派第一书记”党支部书记李晓,对乡村振兴长效机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7年2月,山东省从210家省直单位和部分中央驻鲁单位选派612名“第一书记”,安排在7个市的28个县(市、区)的帮扶村,力促脱贫攻坚。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五个明显”目标:一是村党支部战斗力明显提高,二是脱贫致富的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三是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四是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五是基层基础保障明显加强。
山亭区地处山东省南部、枣庄市东北部,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辖9镇、1处街道,276个行政村(居),人口52万。随着“省派第一书记”们的走马上任,山亭区17个帮扶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村党建建章立制、产业扶贫卓有成效。
农村党建
奠定制度基础
在李晓看来,农村党建工作对村庄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应主要解决村庄发展“环境”和“人”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帮扶村村级管理制度体系至关重要。”据介绍,按照支部的统一安排和部署,17个帮扶村在“省派第一书记”的带领下已建立起涵盖村级党建工作制度、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会议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八个方面的村级管理制度体系,为党建和扶贫工作开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陈兆军是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派驻山亭区徐庄镇红石嘴村的“省派第一书记”。在他到任之前,该村集体经济薄弱,干部坐班制度落实不好;群众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缺少能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基层党支部是政策落实的最末端,是党建工作的最前沿。村党支部的工作如何,直接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陈兆军驻村伊始,采用定规矩、立制度,“走出去”“请进来”,召开村庄发展论坛献计献策等方法,逐渐使“村委班子聚起来,干群关系顺起来,村庄产业建起来,村民集体富起来”。
在定规矩方面,红石嘴村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了村级财务管理、议事规则、学习、干部坐班等制度,围绕项目建设成立竞争谈判小组和监督管理小组,并发挥老党员、老干部、退休教师的作用,让他们积极参与村庄建设与管理。
在“走出去”“请进来”方面,该村先后组织村干部到新泰市外峪村、枣庄市孟庄镇大郭庄村、临沂费县梁邱镇,滕州市大坞镇、济南市章丘区管庄街道、山亭区涝岭村、温庄村、白龙湾村等村庄考察学习果树种植、美丽乡村建设、特种养殖、扶贫车间等,让村两委班子发现村庄发展差距,学习治理经验。通过结对交流,提升了村两委班子工作水平。
在产业发展方面,红石嘴村邀请在外上班、经商的成功人士回乡召开村庄发展论坛,为村庄发展献计献策;召开红石嘴村巾帼创业座谈会,让留守妇女参与到村庄建设中来。“通过座谈会,我们了解到部分妇女有发展电商的意愿,于是积极扶持成立了电商合作社”。
据陈兆军介绍,2017年,该村累计销售农产品30余万元,为村集体上交扶贫基金1万余元;帮助贫困户销售大樱桃、杏子等农产品近5万元。2018年,电商合作社已成为当地物流集散点,顺丰快递、邮政EMS均已入驻,村民在家门口就可把自产的水果发往全国各地。
产业扶贫
成为源头活水
谈到产业扶贫,李晓认为,产业扶贫项目应注重长效发展、风险控制与有效监管,着力建设和打造长效发展机制。
截至目前,17个帮扶村因地制宜,已建立了扶贫车间、农机合作社、冷库、农业综合生态园、高效生态大棚种植、光伏、投资入股优秀企业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并显现较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
作为枣庄学院派驻山亭区徐庄镇峨子山村的“省派第一书记”,郭传鑫针对该村人均土地少、农业产出低,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留守妇女致富无门的现实,一手抓调研走访,摸清村情民意,找准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手抓思路完善,借鉴第二轮驻村帮扶工作的经验和教训,确立了“以党建工作为核心,带动产业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工作思路。
峨子山村把发展“来料加工”作为解决劳动力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先后组织村“两委”及党员干部赴青岛胶州、浙江义乌等地考察学习,完成了《山亭区徐庄镇峨子山村扶贫车间可行性报告》,并与浙江标速贸易有限公司结上“远亲”,签订了合作协议,引进了箱包生产线。该扶贫车间运行至今,已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
“通过扶贫车间项目建设,实现了村庄发展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脱贫和群众就业,为村级发展留下了源头活水,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郭传鑫说。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山东省经信委派驻山亭区桑村镇玉子村的“省派第一书记”刘义江,结合该村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等条件,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帮扶村脱贫致富的路子。
该村利用“省派第一书记”40万元扶贫资金,依托樱桃合作社,建设高标准大棚种植草莓走生态采摘之路。项目确定后,通过招投标建起3个高标准大棚,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实施绿色有机栽培。由于项目选择符合实际,准备工作充足,大棚草莓长势好、品质优,吸引滕州、山亭远近各方纷至沓来,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采摘亮点。当年即喜获丰收,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5万元,种植户也获得了可观收益。
同时,该村结合山东省水系治理项目,对采摘园升级改造,在200亩樱桃园、15亩大棚草莓基础上,建设750米葡萄长廊、60亩葡萄园,改造500米河道,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并引来山东金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进驻,确定以玉子山村扶贫项目为基础,投资1000万元,打造集绿色采摘、生态餐厅、儿童游乐园、湿地景观、生态休闲体验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园。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和群众带来直接收益近20万元。
在刘义江的心目中,一个集生态采摘、旅游娱乐、休闲体验为一体的高效生态产业园即将镶嵌在玉子村的山水之间,为该村的脱贫致富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