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产业的界定和联盟构想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德毅
现在大家都说新一代人工智能,有的人说2.0,有的人说3.0,后来国务院说叫新一代人工智能,我认为直面信息问题是新一轮人工智能的起点和落脚点。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可以人脸支付、电子支付,可以应用医疗影像诊断,语音变成同传翻译,智能产品和产业体现出认知力、创造力,成为未来先进社会最重要的来源。新引擎是AI,社会发展的加速器讲的是AI+,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赋能作用。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要迎来机器人“新人类”,他们有智慧,有个性,有行为能力,甚至还有情感,智能产业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在过去一段时间已经对世界制造的改变,也许要重构人类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
智能产业和产品,按照我们的认证,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产品,第一是脑认知基础的产业和产品,第二是机器价值与模式识别产业和产品,第三是语言产品,第四是知识产品,第五是机器人产品。
2015年开始,人工智能产业受到资本市场的持续关注,年投资额逐年递增,2017年580亿元,相对2016年同比增长50%,2018年增幅更加巨大。人成为新的“风口”,更大的科研投入,更新的人才培养机构和更多的创新创业公司在诞生,出现一批估值上千亿元的“独角兽”企业。
目前,我国智能产业的产值,按照GDP总值的万分之1.8计,要达到2020年核心智能产业总产值(1500亿元)的目标,意味着未来三年人工智能产业要有十倍以上的增长。所以,我国智能产业的现状,可以说还处在孕育的阶段,产业的爆发期还远远没有到来。值得注意的特别要防止各行各业都穿上智能的“马甲”,他们想转型是好事,但是他们有多少产值是来自人工智能技术的,这个要鉴别。我最近到东南沿海走了一圈,政府面临很大问题,他们在培养智能产业生态环境上都做了功课。
为了响应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各地政府相继出台诸多政策和优惠举措,举国办大事,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尤其是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地区,对智能产业的培育更为突出,不但“热”,还“闹”。
各地区正在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各地区政府在研究并积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探讨社会保险和保障,改进基础设施等,适应“人类和机器人共舞”的新时代,比如,有人驾驶的汽车与无人驾驶的汽车道路共享的问题,建立机器人的职业操守等。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产业联盟在这个时候成立,有的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有的叫创新创业联盟学会作为领导科学下的组织,我们产学研结合,不凑热闹,不去计较是不是国际论坛,是不是世界大会,市场是大家争取的,国际是需要合作的,有的地区要求的条件越来越离谱,真的不知道我们现在缺的不是钱,不是房子,不是人才,是团队。每个人都是人才,把几个人搞到一起能不能干活才是最难最难的。
我们要建立有门槛的智能产业联盟,把活动细分垂直市场,成立智能制造组、智能教育组、智慧未来组、智慧金融组,把这四大组搞起来,这样思路就清晰了。
智能产业联盟的担当是什么?不以学术交流为目的,构造互惠互利的共赢产业链才是联盟的主要目标。联盟之间怎么握手,怎么形成社会的全服务机制?每个细分行业中,联盟会员通过定期沟通,小规模的闭门会议以及签订相互支持的互惠条款等,脚踏实地的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健全产业链条。
尤其是在产业联盟上下游的成员将有机会在这个平台上沟通合作的具体方式,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朝着建立起可信合作伙伴的关系迈进。可信伙伴之间的市场推广、产品研发与应用、服务支持等多方面,和其他第三方供应商相比,都会有明显的区别和优势。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