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评论
 

2018年5月2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智能制造 培育新动能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瑞华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形成历史性的交汇期,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突破,全球制造业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进。在这个进程中,数字、信息、知识作为新型的生产要素,不仅自身成为创造价值的重要源泉,同时,也为传统生产要素赋予了新的动能,新的能力,加快推进制造业的效益。可以预见,未来的制造业将会越来越多取决于新兴要素的投资比例。

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培育新动能,以新动能促进新发展,成为世界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从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来看,都是为了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近三年来,通过试点示范,标准体系建设,系统供应商的培育,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在广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第一,促进了产业的升级。有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车间、智能工厂建成,形成了新的模式,比如服装、家居领域,形成了面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在航天航空、汽车等领域形成了涵盖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业务的网络协同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形成了远程运用的新模式。目前155家企业将这些新的模式向800多个项目中进行推广。

第二,促进了整个供给能力提升,有一大批关键技术装备、软件实现了集成创新,同时构建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目前有7项国家出境标准、74项国家标准已经颁布,还有90项已经得到了国家标准立项,还有多个工业互联网实验室。

第三,促进新旧动能的加快转换,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例,近三年保持了产销两旺,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达到了13万台套,同比增长68.1%。智能制造行业规模也由2015年的55亿,到2017年的100亿,增速达到了30%以上。与此同时,智能制造的发展带动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应用落地。

总结过去,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有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对智能制造的认识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供给服务能力方面明显存在着短板;我们的跨界人才还比较缺乏。下一步我们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补短板、打基础、促应用,促进智能制造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系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