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重塑中国资管行业生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庆
资管新规“靴子”落地,百万亿元大资管行业在2018年将迎来统一监管。
资管新规是对中国资管行业经历了十余年高速发展后的一次生态重塑,在大资管时代,私募基金行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虽然我国私募总规模已接近12万亿元,但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仍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投资者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高净值客户为主。未来,将有更多的银行、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投资于私募。
回顾中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起步虽然不算太早,但扩容速度一直较为迅猛。尤其自2014年中基协启动私募备案以来,更是点燃增长引擎。据央行口径数据,截至2017年底,国内私募规模达11.1万亿元。
那么,资管新规对中国金融市场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首先需要把资管新规放到防控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来看待。高层的政策取向已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了三大攻坚战的首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设立,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宏观调控框架、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矩阵式金融监管框架,资管行业新规等等,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尽管资管新规将过渡期延长至2020年底,金融机构仍将面临转型之困。短期来看,资管新规对金融市场和部分金融机构都会带来阵痛,但是对在经过这样一次彻底的自我净化之后,金融体系抗风险能力将会大大提升,本世纪初我们对银行坏账的剥离以及接管部分券商就是很好的案例。从长期来看,打破刚兑有助于最终降低国内金融市场的无风险利率水平,引导资金部分流向股票市场等风险资产。
更重要的是,打破刚兑也将推动各类资管机构的优胜劣汰,具备良好投资能力和风控系统的资管机构有望脱颖而出。
具体到私募行业,资管新规又将产生何种影响?在大资管时代,私募基金行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伴随着刚兑的打破,居民对专业化的资管产品的需求将会进一步上升而不是下降,更多资金有望流向私募基金等真正净值化的产品。
随着资管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有更多的银行、保险、企业年金等机构投资者投资于私募基金,具有良好投资能力和风控体系的私募基金有望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资管新规下,私募与银行、信托等机构开展的部分债券委外业务可能受到影响。但是,由于直接投资于股票二级市场的理财资金不足5%,对于私募股票类基金的影响应该会比较小。
另一方面,在打破刚性兑付后,不少银行理财的客户被切断了预期收益率的依赖,部分市场人士预计原有银行客户或许会逐渐流失,部分转向私募。
私募基金与银行资管和理财存在一定的竞争,但更重要的是合作共赢。目前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高净值私人客户,而最重要的销售渠道就是银行。
由此,在资管新规下,银行与私募基金的合作可能会更加紧密。因为银行理财机构对于专业化资管产品的需求也会上升。银行在自己管理理财资金的同时,其作为FOF或MOM的属性将更强。理财委外资金可能更多投向权益、商品等具有不同风险收益属性的资产类别,以此提高组合的风险调整后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