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特色小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特色小镇
 

2018年5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家观点

来源:中国企业报  

当前,我国部分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和路径探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更多的特色小镇面临生存的考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省级特色小镇、企业主导建设的特色小镇等总量已达2000个左右。2018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实施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的通知》,其中提出,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专家指出,特色小镇建设应理性规划,及时“止损”。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

建设特色小镇谨防房地产化

特色小镇发展存在多个风险,包括小镇建设的房地产风险、政府过度负债风险、低质量规划带来的生态环境风险,以及可持续运营的风险。目前特色小镇最大的风险是房地产化。房地产化的风险又会滋生出低质量规划风险、可持续运营风险和金融风险等一系列风险。很多房地产企业转向做特色小镇,但缺乏对特色小镇内涵和概念的理解,缺乏产业运营能力,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认识也不够充分,导致把特色小镇项目当做房地产开发项目。

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中,政府要倡导一种小镇发展的新理念,对于土地生态、规划要有控制,要注意特色小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包括房地产化、过度杠杆等风险。在特色小镇发展过程中,企业是主体,政府是主导,要重视市场化主体的作用,政府主要是从规划上进行理念引领和管控,并对重要的风险点进行把握,而不是大包大揽,更不是自己赤膊上阵,非理性地发展特色小镇。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陆铭:

特色小镇建设应及时“止损”

特色小镇的建设和用地指标搭在一起,如果是存量土地的,那就就地发展;如果是新建的特色小镇,建设指标给到偏远的地方,那里不能形成特色产业,只能发展房地产。对于特色小镇建设应该进行“止损”,如果问题比较多就别再投资建设了,不好的特色小镇就不做了。地方政府可能觉得已建设,不继续建设浪费了,但接着投更浪费,增加地方政府负担。

特色小镇问题的凸显和缓解,政府角色定位是一大关键。特色小镇不是规划出来的,反观国外的特色小镇,多是在承袭传统强势产业基础上,强化自己的优势领域而形成。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肖金成:

能否引入产业是最大的风险

地方政府想通过特色小镇来发展自己的产业,但如果吸引不来产业,小镇可能会变成空城。从国家发改委起初的设想来看,应先有产业再有小镇,通过产业聚集来规划建设小镇,再吸引人口,这是比较良性化的模式。但地方政府“反过来”,寄希望于通过小镇来吸引产业,即先建小镇,再吸引导入产业,但产业能否来是未知数,这是最大的风险。

特色小镇建设是实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一条重要路径。特色小镇不是房地产开发,不能一哄而起一蹴而就。特色小镇并非新建小镇,而是有历史积淀、文化传承、产业基础的小镇,因此,筛选培育示范小镇,要标准先行,而不能以政策红利为先导,给钱、给政策,这实际上不仅违背了国家发展特色小镇的初衷,也很难达到期望目标。

巅峰智业创始人刘锋:

特色小镇要重视人和内容建设

现在的特色小镇建设热情很高但办法不多,办法不多的主要表现是房地产化倾向和同质化趋势比较重,大家造一个概念,造成重视“物”,不重视人和内容,也就是重视传统的建设,硬件建设更多一些,内在的产业文化和生活形态还没有想得很明白。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以土地换资本投资是惯用之道,但现在的可用空间也在压缩。土地是真正的痛点,要建设一个特色小镇,面积不算小,涉及土地的规划报批报建也是比较长的过程,是不是在生态红线里面、很多政策的合规性等,都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特色小镇的建设会占用一些耕地、林地或其他性质的土地,新占地的合规性一般是比较难解决的事情,反过来影响融资和建设进展。特色小镇未来会有更好地走向,但目前面临的资金和土地难题,暂时不会有很明显的改善。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