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8年5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张军元的微创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刘竞宇 苏民

张军元(右一)向交通运输部部长、党组副书记李小鹏(左二)现场汇报工程情况

在中铁四局三公司京沪高速济南连接线搬倒井互通立交桥工程项目,每位员工都能感受到公司副总经理兼项目负责人张军元带来的创新动力,在弘扬工匠精神、倡导精益创新、打造品质标杆的道路上带领大家迈步前行。

工匠文化

铸造品质工程

搬倒井互通立交桥工程主要包括桥涵工程和路基工程,其中桥梁总长度4120.1米,路基总长度5554.2米,包含1座东延主线桥、2座南延主线桥、12条匝道和5道涵洞,是目前济南最大、也是唯一的一座5层互通立交桥。

致力于带出一支技艺超群、专注敬业的工匠队伍,张军元成立了工匠工作室,在工程策划、安全管控、质量目标、工期控制、造价管理等全方位管理中融入工匠精神理念。他还多次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分赴国内其他优质工程进行观摩学习。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大家不仅学习了先进经验,还进行了改进创新,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对创精品工程认识更到位,行动也更明确。同时,他还为劳务队伍开展施工技术、模板安装、混凝土捣固等专项培训,组织他们到兄弟单位观摩学习。随着作业层工匠意识的不断加强,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分项工序实现质量效益持续提升。

“双轮”驱动

打造智慧工地

搬倒井互通立交桥工程总造价3.34亿元,五层十二匝交错复杂,业主把工期从36个月缩短为21个月,工程压力巨大。任务调整后的最初两周完成率只有79%,与既定90%的目标差距甚远。为提高工作效率,张军元带领QC小组开展了《提高各部室周任务完成率》课题活动。通过《管理缺陷帕累托图》分析,他发现深层次的原因是沟通平台欠缺、员工缺少职业发展规划、假期较少、业余生活乏味、低效率加班影响睡眠,整体表现为员工动力不足。针对这些问题,项目部推出了“3456”轮休制度,即每两个月,项目领导班子成员可轮休3天,各部室负责人、副部长及主管级别可轮休4天,普通员工、实习生及见习生可轮休5天,双职工每季度可轮休6天。这一带薪休假制度满足了员工对假期的需求,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数据分析显示,各项精益创新制度落实后,周任务完成率达到了95%左右。

针对安全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安全施工生产,为此,张军元带领管理人员深入分析、研究、创立了“轮值安全员”制度。在已经建立安质部的基础上,再通过轮值安全员的视角进行二次监督,确保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和落实。将月度隐患整改完成率作为协作队伍月度验工计价支付比例的考核依据,促使其由消极接受转变为主动整改,打造平安工地。

为了更好地解决工程施工体量大、结构交叉复杂、质量要求高、施工组织困难等难题,张军元鼓励技术人员采用BIM5D平台对整个项目进行施工信息集约化管理,将复杂繁琐的现场信息通过直观易懂的可视化方式表达分析,在施工前进行模拟,为项目的施工方案优化、协同施工、虚拟建造、质量管理、安全管控等全过程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对现场进度、物资、成本精细管理。在张军元带领下,项目部自行设计了泥浆分离循环设备,共计节约成本100多万元;研发的搬倒井互通立交工程BIM技术应用在第二届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树立标杆

展现企业风采

在进场之初,针对立交桥工程利润点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张军元带领管理人员逐一进行分项研究,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加强过程签字认证,做到工程资料与施工进度同步。项目部提前半年完成了所有资料的质量评定工作,得到业主及监理的一致好评,为年底资料归档工作、项目驻守人员按时撤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年8月,山东省济南市遭遇40年不遇的暴雨袭击,搬倒井互通立交桥已经满足浇筑条件的10联现浇梁支架出现了沉降。面对这一情况,张军元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成员大会,决定将满堂支架全部拆除,重新搭设,并及时将具体情况汇报给业主。在得知情况后,业主主动帮助项目部,提供受灾的相关资料,找保险公司理赔,足额获得保险公司赔款。一年以后,项目部将滞后变成领先,施工进度一路领跑全线。

2017年8月25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到山东高速投资建设的京沪高速济南连接线项目调研,实地查看搬倒井互通立交桥,对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以及对在安全、环保、质量和技术创新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给予充分肯定,对防撞护栏外观质量赞许有加。同年9月21日,全国中心城市局(处)长第33次年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全国20个中心城市的110名公路局代表到项目观摩。2017年12月27日24时,项目部提前1年实现竣工试通车的节点目标。试通车前夕,时任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称赞该项目在质量、规模、进度、安全四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