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4版:山东报道 上一版3
第24版            山东报道
 

2018年4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技术创新+践行科学发展

——探索盛乙环保创新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信鹏 / 杨凯 朱莉

王学江(左一)与徐工集团探讨合作

党的十九大和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号角,环境保护仍将是我国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多年来,山东省烟台盛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乙环保”)在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等方面大力投入、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为山东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添砖加瓦,为我国天常蓝、水更清、空气清新、环境宜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环境贡献力量。

近日,盛乙环保创始人、总工程师,山东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所产学研合作专家王学江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共同分享盛乙环保近年来的环保治理之路。

持之以恒 环保人20年的坚守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一件事情持之以恒地做上十年、二十年、几十年,乃至作为一辈子的事业,结果会是怎样呢?“环保专家”王学江的创业故事,已然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

据了解,在创立盛乙环保之前,王学江曾先后担任过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公司副总经理、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夏公司副总经理、烟台开发区江荣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荣炉业有限公司科研所所长等职务。

王学江并非科班出身。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他拒绝了烟台开发区管委会的挽留,办理了提前离职手续,成立了环保科研团队及经营团队,边经营边进行不间断的科研工作,至今20余年,已陆续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王学江告诉记者,多年来他凭着执著的信念在环保业取得辉煌成绩、打出一片广阔天地。王学江说,自从踏足环保工作,更深地了解到雾霾、污水以及垃圾等的危害,加深了自己对环保市场发展潜力的殷切期待,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为环保事业奉献余生的信念。现在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干劲十足,对环保事业热心不减。

在王学江的带领下,目前盛乙环保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科研、开发、生产、工程、安装、服务和运营于一体,专注于以废治废焚烧技术的高科技产业化环保企业,尤其在无氧碳化技术处理电子垃圾等危险废物、生活(医疗)垃圾焚烧,以废治废综合处理城乡各种废弃物以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方面,多项独有专利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截至目前,国内还没发现具有同类技术的企业,在环保行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强化责任担当 全力推广先进焚烧技术

王学江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盛乙环保成立之初,便着手研究解决燃煤锅炉冒黑烟问题,以期解决由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盛乙环保科研团队利用自有技术对烟威地区的燃煤锅炉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造,所取得的环保效益得到了烟台市、区两级环保部门以及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于2002年给予30万元的奖励。

进入21世纪,盛乙环保专注于生活垃圾焚烧和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王学江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对从事该行业的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考察摸底、收集资料、调研取经,多方走访请教国内专家教授,并创建试验基地,在历经数不清的试验后,终于获得了成功。

盛乙环保研发的第一代焚烧技术,可日处理8吨医疗垃圾焚烧处置设备,2005年在烟台医疗垃圾处置中心安装运行。据王学江介绍,该技术实际上是生活垃圾焚烧技术,鉴于当时生活垃圾在烟台还未实行集中焚烧,于是应用于医疗垃圾的焚烧处置,即便如此,经检测,该焚烧炉仍然能够实现对所有医疗垃圾的完全达标处理,二噁英等各项排放指标大大低于国家甚至欧盟有关标准。当时负责技术鉴定的国家环保部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田洪海十分震惊,并对此技术及设备给予高度评价,称赞王学江为未来中国的“燃烧之父”。该技术于2008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环境保护科技成果”。

在成功研发完成第一代焚烧技术的基础上,王学江带领技术团队,再接再厉继续研发第二代技术。经过多年不懈公关和无数次的实验,终于研发成功了颠覆传统焚烧模式的焚烧技术,申报并获得“三级强化燃烧生活垃圾焚烧炉”专利技术。作为专利技术发明人的王学江独立设计完成了四川省巴中市“生活垃圾发电项目”的垃圾焚烧部分,包括两台每天焚烧350吨处理物的大型焚烧炉。该项目于2015年年底试烧运行,并于2017年3月17日通过国家级鉴定,其中用于鉴定焚烧效果的两项主要指标“一氧化碳含量”和“热灼减率”数据远远低于欧盟标准,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结论为“焚烧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徐工集团等数家上市公司向盛乙环保提出了合作意向,共同开发国内这一巨大的市场,其中徐工集团已经完成了对项目的初步考察。

创新驱动 确保企业发展活力

再好的技术,再好的项目,如果固守陈规、停滞不前最终也将落后时代的发展、被同行赶超,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王学江和他的科研团队在创新上下功夫、动真格,实现了在技术领域的长期领先水平,为盛乙环保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他的工作重心转向环保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对公司研发技术人员的传帮带。“我们的目标是每年推出至少两至三项顶尖的专利技术,使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永远保持业内先进水平。”王学江自信地说。

与此同时,盛乙环保与山东大学实现了产学研的全面联合与对接,2017年山东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所授权盛乙环保建设技术研发基地,共同实现相关技术的持续研发,以此实现由技术成果链向市场产业链的延伸,同时山东大学聘请王学江为山东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所合作专家。

对工作尽责,对子孙后代尽责。责任和信念驱使王学江勤奋钻研、著书立说,屡次摘取大奖,成就业内权威。

截至目前,王学江已经获得发明专利一项,即“无氧碳化危险固体废物处置装置”,以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其中,“无氧碳化危险固体废物处置装置”在整个处理过程由于处理物和火苗无任何接触,直接杜绝了二次污染问题。其研发的“一种燃煤锅炉减排改造烟气处理系统”、“一种以废治废无二次污染的循环利用处理系统”、“一种连续碳化处理系统”、“一种超导传热户用供暖装置”等专利技术已获授权,上述技术将迅速应用于环境治理领域。

做强环保产业

描绘发展新蓝图

盛乙环保的长足发展,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针对目前社会及市场对垃圾处理要求越来越严、需求越来越多的有利形势,盛乙环保将牢牢把握行业发展的历史机遇,重点推进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协同处理工艺,集全公司之力予以重点扶持,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以专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以资本运作提速规模扩张,在“十三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并最终将盛乙环保打造成“以技术创新为导向,以危废处理为基础的中国领先的环保企业”。

王学江介绍,2018年盛乙环保编制了更加具体的环保产业推广方案。2018至2019年度,盛乙环保在前期已完成的市场布局基础上,将以全产业链方式投入环保技术及设备领域,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完成4台以上无氧碳化设备的设计制作安装,完成4座以上以废治废协同处理城乡废弃物设施,实现销售收入(含无氧碳化危废处置装置)1.6亿—2.2亿元,预计可实现净利润0.8亿—1.1亿元。同时大力扩充研发技术人才、安装技术工人、设备生产工人,形成以研发和安装技术人员为主、以生产和销售管理人员为辅的人力资源队伍,为后续发展打好基础。到2020年,盛乙环保将继续大力拓展市场,将几项主要技术推向全国,实现跨越式发展,计划实现销售收入2.5亿—3亿元,实现净利润1.8亿元(扣除合作厂商的分配),跨入全国主流环保企业行列。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运作,2015年4月10日,盛乙环保已经顺利通过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四板市场)挂牌答辩,正式登陆区域性资本市场。盛乙环保计划立足山东省区域资本市场,今年逐步利用股票、企业债、可转债等资本市场融资工具获得生产经营所需资金,并尝试使用权益性工具开展小规模收购、兼并等资本运营工作;到2020年上半年,争取完成创业板IPO上市,获得资本市场投融资、资本运营平台,公司的战略发展及法人治理实现质的飞跃,为打造世界知名环保技术及设备企业夯实基础。

盛乙环保二十多年持之以恒发展以废治废焚烧技术,在此行业取得显著成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国强势治理污染、注重环保的态势下,盛乙环保的发展之路将更宽、更远。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