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绿色建筑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绿色建筑
 

2018年4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装配式建筑在争议中铿锵前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江金骐

联手合作,共推装配式建筑。

正当装配式建筑在各地发展得如火如荼时,3月31日,南京市政府对外发布新闻,对套筒灌浆全面说“不”,南京市的建设主管部门要求:在相关问题没有解决前,所有竖向结构暂停采用装配式结构。这一政府新闻发布,对装配式建筑来说犹如一瓢凉水,带来些许争议。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不可能因为一时一事而停止步伐!”4月19日,在有150余人参加的“发展装配智能化建筑,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研讨会上,大元建业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国、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公司董事长王海山、杭萧钢构副总经理郑永奎等业内大咖都表示,新生事物的发展,必然要经过螺旋上升的过程,但前进的趋势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当前,最需要做的就是集聚大家的智慧、信心和合作愿望。

打通上下游产业

由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大元建业集团主办的装配式建筑研讨会,主题定为“洞见·格局·发展”,意味着能否认清行业趋势、能否把握市场机会,将事关“局中人”未来发展。

“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可能是这个时代!”李建国表示,大家必须做到“扩视野、转思维、长见识、促发展”,准确把握国际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新形势,明确定位,精准发力。

跟欧洲国家相比,中国的装配式建筑大约慢了50年,但从目前的趋势上看,随着中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推进,装配式建筑势不可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平稳健康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些关键数据,也在提醒工程建设者:装配式建筑将迎来发展的好时期。

《中国企业报》记者从这次研讨会上了解到,2017年1—10月,全国已落实新建装配式建筑项目约1.27亿平方米。到2020年,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面积的比例要达到15%。

2017年11月,住建部办公厅公布“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名单。截至去年(即2017年)12月,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出台了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相关政策文件,整体发展态势已经形成。

北京、南京、杭州、绍兴、郑州、合肥、成都等30个城市,被认定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中天建设、龙信建设、南通三建、苏州金螳螂等195个企业,被认定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为推进装配式和建筑工业化,国家不断释放政策红利,企业就应该乘势而上,合作做大。”王海山表示,只有当全国各地都动起来了,当这个行业的上下游企业都成为价值链上的一环时,这个行业的成熟度、标准化和国际竞争力才会增强。

作为打通产业链的尝试,当天,大元建业集团联合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成立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装配智能化专业委员会,并与北京中建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中欧云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利勃海尔集团、加拿大德威姆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勃海尔集团大洋洲、亚洲销售总监亚历山大·库恩表示,虽然建筑业转型的任务很艰巨,但能与大元集团强强联手组建联合发展舰队,自己对未来充满信心。

推崇“大元模式”

装配式建筑在我国正受到业界极大关注,政府为此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包括大元集团在内的一些行业先行者,也为装配式建筑的商业模式做积极探索。

据了解,打造装配式产业基地,是大元集团探索出来的可推广、可复制、可落地的商业模式之一。

2015年大元集团投资7.5亿元,占地300亩,建设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并于2017年11月,由住建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打造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集成服务商。基地包括三大片区,钢结构生产基地、PC构件生产基地、科研体验中心和低层装配式别墅展示区。

这座位于河北沧东经济开发区的钢结构建筑产业科技园区,是首个省级绿色建筑产业园,以创造绿色环保、生态节能建筑为使命,融合低碳园区、生态园区、智造园区、信息化园区、文化园区五大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华北地区建筑产业链集成平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天津大学、中国建研院共建研发中心,研发生产以绿色建材、新型建材为主导的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向全国进行布局,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实现“区块链”式发展。

在这次研讨会上,大元集团又联合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成立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装配智能化专业委员会,在王海山等业内人士看来,这是有责任感、有实力企业对行业的一种担当。

据介绍,“大元模式”其实在国内多个地方受到推崇。国内的许多其他地方,为推进装配式和建筑工业化,也在努力推进装配式产业园区的集聚和发展。比如在浙江,2018年2月26日,浙江省住建厅下发通知,认定:杭州市等5个市、县(区)为第一批浙江省建筑工业化示范城市;杭萧钢构集团等27家企业为第一批浙江省建筑工业化示范企业;浙江中天建筑产业化有限公司等15家基地为第一批浙江省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

亟待补齐短板

发展装配式建筑,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企业主体,都表现出强烈的愿望,但从目前的国内形势分析,依然有许多短板亟待补齐。

“装配式建筑业的短板或不足,不单单体现为行业政策或行业标准有待完善,而是来自产业自身的制约性因素。”王海山说,标准规范、技术体系、人才供给、政策监管、市场规划以及发展模式等“六大缺失”,是当前中国装配式建筑市场的核心制约。

比如在标准规范上,虽然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专供建筑相关的标准规范,但缺乏与其相匹配的独立的标准规范体系。产品及结构间的工业化设计标准和产品标准需要完善。由于缺乏对模数化的强制要求,导致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工业化建造的综合优势不能充分显现。

在人才供给上,2018年建筑业从业者超过5185万人,但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产业工人,不足行业总人数的1%。这里面具体体现为项目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新型技术人才和传统工种人才。为此,专家希望包括大元集团在内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实力公司,积极与高校合作,通过在线教育、短期人才集训、职业学历教育等形式,共同搭建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通道。

“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还在初级阶段,也是必经阶段,而欧美日已达到成熟水平,且有丰厚的资本支持,我们只能一方面借鉴国外先进的做法,更多的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总结经验,推动行业发展。”王海山认为,大元集团的“基地+平台+示范”的做法,能为实践积累很多有益、有效的经验和数据。因此,专家提出,不同的生产单位,可建立起完善的市场链条,通过项目重组、资源配置、利益共享的方式,在这个产业链上,整合并实现各相关单位的利益分配。

专家说,当前中国的装配式建筑比例不足总量的5%,未来,全国每年将近有6万亿元的装配式建筑市场。在预制构件上,目前仅有1200亿元的构件生产能力,缺口接近6800亿元。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对企业来说,本来正是布局的好机会,但是更多的人在观望,原因就是对各种制约性因素心存顾虑。

“我们应充分考虑目前的市场特点,采取逐步推进,先易后难的方式,结合政府政策,循序渐进提升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会长黎乃超此前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在特定地区、特定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甚至依托政府的政策性工程开展试点,逐步向商业化的建筑拓展,积累经验,以便最大程度、最高性价比地去满足市场需求,这样做,既能扬长,又能避短。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