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直通两会·建言献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直通两会·建言献策
 

2018年4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正邦集团董事长、总裁林印孙:

中国农业步入由大到强关键时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梁隽妤 许意强

林印孙

正邦集团董事长、总裁林印孙已经是第二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带来农业企业、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建议。他在接受《中国企业报》采访时说:“今年,我重点关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过去,我主要关心企业做大,现在主要关心企业做优,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保障社会有效供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中国的农业已经到了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

《中国企业报》:农业领域的改革也进入深水区。接下来农业企业如何布局才能带来高质量发展?

林印孙:实行供给侧改革,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发展理念必须创新,由追求高速度增长向追求高质量发展转变,着重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首先要实行源头治理,研发生产环保型农药、饲料、兽药,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正邦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打造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方面,在农资生产上既重视农药、兽药、饲料的效力,更重视产品的无公害性。正邦去年成立了综合性的科研机构——正邦农业科学研究院,加强了校企合作,建立了拥有2名院士、10名教授的顾问团队;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强项目协调,全年研发新产品60个,取得专利10项。正邦饲料获得“中国名牌”称号,正邦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正邦江南香大米、正品坊茶油、维雀牛奶、山林食品荣获中国农产品金奖。

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重视环保。对所有猪场进行环保改造,并且在养猪场建设有机肥厂,变废为宝。在所有猪场推广种养结合,实现环保增值,只为社会带来财富,不给当地造成污染。此外,还要发展绿色产业,组建生态林业集团,大力发展油茶、香樟产业,绿化荒山野岭,建设金山银山。

《中国企业报》:在经营模式方面如何进行改革,才能向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林印孙:依靠新科技,适应人民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农村社会形态的变革,加速企业从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型,延伸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正邦集团饲料、兽药、农药3个事业部实行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在正邦养殖、种植集中的县市组建养殖、种植服务公司,指导养殖户、种植户科学使用饲料、兽药、农药、化肥,甚至采取服务外包的形式,直接帮助种植户施肥打药、帮助养殖户搞好畜禽防疫。正邦生化公司成立了百美达、谷粒多2个农业服务公司,对农民栽种的水稻田间管理实行托管承包,双方约定一个病虫害防治价格,至于用什么农药和肥料、何时打农药和肥料,由正邦农业服务公司决定。通过这种方式,每亩减少农药使用量20%以上,每亩水稻产量增加10%以上,并且所使用的是低毒高效无残留的环保性农药,确保了食品安全。同时,又让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增加了创收渠道。

在养殖产业,适应消费升级和产业发展,正邦大力加强“实业+互联网”建设,在公司、服务部、养殖户中实现智能化养猪信息系统全覆盖,并且加强后台管理,加强线下处置。推动由能人管理向科学管理、流程管理转变,向信息化、大数据、智能化转变,使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实现完美联姻。

正邦采取这种新的转型发展模式,既实现了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帮助农民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同时,企业通过与用户建立稳定的销售服务关系,增加了销售和服务收入。正邦还通过这种方式,扩大了企业品牌知名度。

《中国企业报》:以“产业+互联网”的思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在这方面如何具体实施?

林印孙:为了畅通购售环节,正邦集团积极开展“互联网+”业务,推动公司向“农资产品+技术服务+增值服务”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商”的战略升级,利用现有农业产业布局、数据收集、客户渠道、销售网络等资源上的优势,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产业链中各业务板块间的资源、需求、数据、信息等进行共享,实现客户对农资产品的一站式采购。

同时抓好科技驱动。正邦设立了农业科学研究院,成立分子育种、健康防疫、复合矿、有机微量元素等15个专业研发团队,努力形成一批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与拳头产品,为正邦增强核心竞争力再立新功。

经过几年努力,正邦在平台建设、用户发展等方面积累了资源和经验。今年,要以“产业+互联网”的思路,建成国内一流的在线养殖信息管理平台、猪病专家在线问诊平台。要大力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实现线下线上互动,密切企业与用户联系,在这个崭新的领域先行先试,为实现中国农业领跑世界创造经验。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