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46版:2018中国改革创新与诚信建设成果巡礼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46版            2018中国改革创新与诚信建设成果巡礼专刊
 

2018年3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也:用科技保证健康睡眠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萍

随着经济的发展,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好的睡眠是健康的基础保证。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七成中国人存在睡眠问题,其中有70%的人相信,寝具有利于健康睡眠,但这当中仅有三成的人会做出改变。究其原因,是对市面上的寝具缺乏认识和信任,以至于只能持观望态度。

寝具行业作为传统行业,近年来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如何提升产品附加值,去同质化,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难题。浙江和也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多元融合创新,运用科技手段从传统寝具行业制造向健康产业迈进,在保证质量和功效的前提下,为消费者带来健康舒服的睡眠。

多元融合创新,打造健康寝具

“和也健康科技运用现代尖端技术,尤其是稀土技术和功能性纺织材料的运用,系统地将磁场、负离子、远红外线、抗菌、除螨及人体力学等物理因子融入到寝具之中,结合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养生原理,通过创新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科技和新装备,致力于通过集成创新和产业、产品升级,将新材料与健康产业结合,研制出系列时尚舒适的科学睡眠工具。”浙江和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立江如是说。据了解,胡立江还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和也公司首席科学家。

早在进入行业之初,浙江和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志财就意识到行业内同质化严重的问题。率先成立业内首个健康产业研究院——“和也健康产业研究院”,成功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等科研博士10名;此外,公司先后与浙江大学、东华大学、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我们坚持以创新为驱动,运用科学手段,给人们带来健康睡眠。”自1997年,方志财就开始从事健康睡眠产业研究,通过20年的实践和反复测验,“大量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一定强度的磁场可以对人体产生生物效应。最显著的表现为磁场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血液灌注量,从而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抵抗力和调整血压等多种理疗作用,是人们理想的健身强体的物理因子。”

用科学数据严格把关质量安全

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决定了产品最终能否推向市场。那么,和也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呢?

“必须用科学的数据说话。”方志财语气坚定地说。“几千年来,磁保健产品的作用机理一直采用定性的方式表述,和也公司率先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公司产品做临床动物试验,研究动物的生理、生化反应,达到真正用科学的数据说话。”

目前,和也是ISO9001、ISO14001、OHSMS18001三大世标认证合格单位。标志着和也已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特别是在员工的职业健康管理方面建立了严谨完善的国际化标准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地赢得消费者信赖,在成功实现稀土磁性材料和功能纤维纺织材料等高新技术的民用化,拥有磁健康复合功能寝具、功能家纺、健康护身用品系列等保健产品之后,和也先后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大学、天津疾控中心等机构开展人体临床、动物及离体细胞试验等研究,确保产品对人类的健康安全无害,进一步为促进人民美好健康生活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目前和也已经成为“中国保健功能纺织品磁剂量标准”及“中国保健功能纺织品负离子标准”的主导修订单位,拥有授权专利200多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单位、国家“火炬计划”单位等。

践行企业家责任,制造绿色生态

根据和也提供的权威机构检测报告显示:和也产品释放的负离子浓度高达7000个/ cm3,而常年的空调房间里负离子只有 0—20个/cm3,和也产品的负离子浓度与中国大竹海的相当,远远超过了标准要求。由和也在国家发表的学术论文《负离子纤维材料的功能性研究》显示:负离子功能面料能够有效地向空气中释放负离子,从而改善周围微环境质量,对人体健康有优良的保健功效。

在原材料的选择上,和也坚持采用进口的纯天然可降解、无污染的橡胶;在生产过程中坚持采用先进复合技术,有效节约胶水等原材料的使用量。根据数据显示,和也在生产过程中万元增值能耗仅有0.0578吨,符合清洁型生产标准。此外,和也开发多产品线,除生产寝具之外,还开发出了护身系列产品,最大限度地避免原材料的浪费,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此外,为了实现生产过程和最终产品绿色无污染,和也组建专家科研团队、引进现代新技术、使用新材料、安装新设备,主动降低资源消耗,为实现中国绿色智造不断发力。可以说,和也不仅是在实现绿色制造,更是在创造绿色,是践行社会责任的典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