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7版: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7版            金融
 

2018年3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严监管之下,现金贷暴富神话大势已去?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汪晓东

王利博制图

现金贷、P2P就如切尔诺贝利核冷却池里的鱼,肥硕而带有些许病态。

高速增长之下是多家涉及现金贷公司先后赴美上市,这一切让借贷人趋之若鹜,似乎坐实财富只是时间问题。然而,行业潜在风险亦随之而来,一些类似现金平台暴力催收、收取“砍头息”的负面消息,以及合作商暴力催收、资金流入剧减的现象还是令人猝不及防,尽管为了避免危机爆发,在去年12月4日,针对现金贷的监管新规落地之后,为飞速扩张的现金贷画上了句号。

表面繁荣的背后,是利率畸高、风控提升等一系列风险,在最严监管之下现金贷又该如何让行业学会遵守金融规则?这的确值得注意。

戴着镣铐起舞

2017年11月21日,关于互联网现金贷业务预判风险增大,相关部门有意加大监管力度的消息一度在金融圈甚嚣尘上。

关于“因部分机构开展的现金贷业务存有较大风险隐患,要求监管部门一律不得新批设网络(互联网)小贷公司,禁止新增批设小额贷款公司跨省(区、市)开展小贷业务”的表述还是让在美国上市的趣店、信而富、宜人贷、拍拍贷股价出现大跌。

实锤不期而至。2017年12月1日晚,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P2P网络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三天后,第一个交易日,几家赴美上市的涉及现金贷业务的公司股价齐齐下跌,趣店下跌9.65%、拍拍贷下跌5.23%、信而富下跌13.62%。

毋庸置疑,《通知》是针对2017年下半年以来愈加泛滥的现金贷业务顺势而来。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严苛监管下,行业内一些P2P和现金贷平台仍逾越监管红线频遭多方诟病。据蓝鲸财经报道,某机构有收取高额“砍头息”的嫌疑,有迹象表明,该机构有借款人借五万实际到账三万元的违规行为。另有证据指向借款人向此机构借款48900元,实际到账仅30000元,砍头息高达近40%。

就在国家严令禁止校园贷的大环境下,这个机构还通过旗下现金贷平台顶风作案违规向学生放贷,并且年化利率远超监管红线,甚至部分业务利率超过70%,在冲刺备案的关键节点造成不良影响。

然而,现金贷暴富神话大势已去成为必然。此次监管要求,各类机构以利率和各种费用形式对借款人收取的综合资金成本应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也就是说,现金贷业务,年化利息和费用应该在24%以内,最高不得超过36%。

事实上,监管机构决心让金融规则重新回归现金贷行业,九成现金贷平台将戴着“枷锁”前行。

现金贷“失火”殃及P2P

早在2016年,某机构17%的高年化收益率便受到质疑,而如此高的年化收益率和资金流是否存在关系?

据网贷天眼数据显示,自去年3月以来,这一机构已经连续10个月资金净流入为负数。2017年全年,其资金净流入累计-74.97亿元,平台深陷流动性风险显而易见。

尽管今年1月17日,这一机构在微信发布《关于近期舆论关注情况的说明》中称,针对媒体报道的流动性问题,月环比保持温和持续的正向增长态势,公司经营状态良好,不存在流动性问题,但其面临资金流向信息不透明的质疑声并未停息。

而此次监管要求,这些综合资金成本应该统一折算为年化形式,各项贷款条件及逾期处理等信息应在事前全面、公开披露,向借款人提示相关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P2P平台和现金贷的问题相伴而来,主要原因还是P2P平台是现金贷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通知》中“禁止通过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融入资金”的表述将让现金贷平台的资金面临“枯竭”。这意味着现金贷资金成本比例中占比较重的P2P亦将失去高额红利。

尽管随着《通知》丛林规则的重新回归,99%的传统现金贷即将面临消亡,但以往的高额红利仍然会让P2P以及现金贷业务面临很大憧憬。

P2P、现金贷业务的高风险往往伴随着高利润的产生。中国社科院财经院互联网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坚认为,高风险的现金贷业务的盈利模式包括:以量补价,通过做大数量,再按照大数定理,使风险平滑化,从而降低风险;以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现有的现金贷业务,大都采取高利率(不单纯体现在直接利率,更体现在各种名目繁多的手续费等费用方面),以高利率的收入来覆盖高风险。

在李勇坚看来,部分现金贷业务可能已陷入蓬齐游戏困局。也就是说,希望借款人从其他平台借新债来偿还旧债,这是一种风险非常高的、无法持续的盈利模式。

新秩序下的风控难度

众多迹象表明,现金贷的强风控监管时代已经来临。

“现金贷存在超出监管层规定上限的高利率,暴力催收和由暴力催收引发的对个人隐私的侵犯三个问题。”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指出,“这些问题会导致金融市场的秩序、社会建设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欧阳日辉认为,不要求征信方面的准确信息,这种情况下风险自然很大,但高利率足以抵消坏账率还能盈利,这是现金贷生存的原因。短期来看,现金贷利率高,盈利明显,即使新规出台,但目前仍有现金贷平台可能因为行业利润太大而甘愿冒风险。

在欧阳日辉看来,P2P同样存在上述问题,这么高的利率还有人借贷,反映出我们的金融体系和生态还是有一定问题。对于小微借贷还是满足不了的,换角度来看,现金贷之所以存在,没有满足小微、短期、没有抵押等消费对资金的迫切需要,这也是我们要发展普惠金融的初衷,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因为使用现金贷平台,不一定是个人高消费,还有一部分确实是小微企业短时间解决资金周转。

对现金贷如何解决风控,欧阳日辉称,运用现代互联网手段做金融业务是大趋势,可以从监管科技方式、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手段进行风控,但这个前提必须是数据也就是在个人征信建立的前提下。

“但我们国家在建设个人征信体系上还有差距,尽管发展趋势是这样,但很难做到。”欧阳日辉表示。

有业内人士认为,尽管《通知》出台,但目前看现金贷仍然有“变异”的可能,要警惕例如一些现金贷平台可以自制“消费场景”,将现金贷业务转化为消费贷业务,毕竟高利率对于相对成功的平台来说诱惑不小。这也将监管变得有难度。

李勇坚认为,在新规之后,现金贷平台并没有及时转型,还是原来的以量补质、以丰补歉的经营思路,这样,无论是在利率、催收等方面,都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有些平台可能就不会做到完全合规经营,而产生大量的不合规问题。

现金贷风控其实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关键点是如何找出被现有金融风险评估模型忽略的、具有清偿能力的借款人。这个需要引入更加强调软信息的风险评估模型。第二个关键点是如何确定借款人信守合同,及时还款。这个需要以信用资本化理论为基础,建立更好的信用制度。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