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
简单地“去煤化”并不可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鹿娟 范捷
凌文 |
3月15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文,就如何推动煤炭绿色发展,确保我国能源安全的问题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的采访。
“近年来,‘去煤化’盛行,英国、法国、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国际性反煤组织‘弃用煤炭发电联盟’。在国内,伴随着雾霾现象,‘去煤化’舆论似乎已成为主论调,部分地区甚至脱离实际地采取‘一刀切’的限煤措施,产生了负面影响。”凌文认为,“能源革命必然导致‘煤炭革命’,但‘煤炭革命’绝不等于‘革煤炭的命’。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简单地‘去煤化’并不可取。”
首先,从必然性看,我国能源国情决定了煤炭的主体地位不可动摇。我国贫油少气、相对富煤,煤炭目前仍占能源消费的60%以上。并且研究表明,到2050年煤炭仍将占我国一次能源的40%,决定了煤炭必须担当主体能源的大任。
其次,从可能性看,技术创新为煤炭成为清洁能源提供了保障。我国煤炭工业在生产安全、采煤工艺、装备效率等方面均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现代煤制油、煤化工项目,解决了燃油品质升级和高端化工原料等问题,大大增强了国家的能源自主保障能力。
最后,从现实性看,在世界范围内完全“去煤化”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一方面,美、德等国越来越重视煤炭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弃煤联盟只是资源禀赋的产物,20个成员国合计的储量仅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不足2%。
凌文认为,要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战略高度,发挥制度优势和煤炭资源丰富性、经济性、可洁净性和保障程度高的特点,创新体制机制,实现煤炭从高碳重污染能源向低碳清洁能源的华丽转身。
他建议,首先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煤炭的全面清洁化。例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煤粉型工业锅炉技术,可使主要排放指标达到天然气锅炉的排放标准;民用洁净型灶具配合型煤使用,可实现散煤的清洁高效利用。
同时提升煤炭价值,做到燃料、原料并举。煤炭不仅仅是燃料,更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要发展高端煤制油煤化工产业,实现高质量供给;开发稀有元素提取技术,实现工业用途。
其次,着力于供给侧改革,科学实施“去产能”。下一步,煤炭行业要从总量性去产能转为结构性去产能,以市场为导向,实施战略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推动与煤电、煤化工等上下游一体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后,凌文还谈到煤炭行业如何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取得更好发展。他说,在“走出去”开展涉煤能源投资合作中,应研究分析并回应好国际社会对于煤炭行业的主要质疑,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输出低排放技术,并客观宣传,求得理解,减少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