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直通两会·市长访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直通两会·市长访谈
 

2018年3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市市长崔永辉: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切实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何芳

崔永辉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不仅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共鸣,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被频繁提及的一个热词。在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荆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崔永辉看来,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荆州又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荆州是农业大市,在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果,因此推动乡村振兴,我们有独特的优势。”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崔永辉这样说。

《中国企业报》:发展乡村振兴,对于农业大市荆州而言有哪些优势?

崔永辉:荆州在发展农业方面有着深厚的基础。十八大以来,我们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我特别要说的一点是,此次来京之前,国务院刚刚批复了一个国家级的荆州高新区。这个高新区不同于一般的高新区,并不是以发展工业为主,而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体的。在荆州农业大市的基础上,再添一个“国字号”的农业高新区,鼓励荆州加快探索,给予荆州更大支持。这既是荆州的机遇,更是荆州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独特优势。

《中国企业报》:实现乡村振兴,既需要基础设施等“硬环境”,也需要制度健全等“软环境”,目前荆州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是否存在难题?

崔永辉:客观地讲,荆州虽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优势突出,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第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压力较大。万里长江,险在荆江。防汛是荆州的头等大事,但荆州防汛,远远不只是保自身的安全,还包括下游的许多城市。艰巨的防汛责任和繁重的建设任务,挤占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所以,荆州有的农村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还比较落后。

第二是,农村生态建设有欠账。长期以来,由于在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的过度发展,农药化肥不当投放,使得面源污染问题不断累积,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我们以最严格的标准、最坚决的态度、最有效的措施,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了全方位的治理。目前,取得了一些成效,基本遏制了生态恶化的趋势,但是想要全面恢复优良生态环境,还需要下大力气,尤其是需要国家层面给予扶持。

第三是,农业发展的层次有待提高。虽然我们的现代农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强在量大,弱在质量。“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还不多,在全国范围内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还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虽然多,但还面临推广难、市场化转化难等瓶颈。特别是在农业的“两端”,后端的农产品加工和前端的种源开发都还不够。下一步,我们将着力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中国企业报》:目前各地都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让招商引资的难度也空前加大。好项目大家都在抢。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荆州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哪些探索?

崔永辉:我并不赞成“抢项目”。实际上,各地政府能给的优惠政策都差不多,你能给的我也能给。在招商引资上,我认为应该抓规律性,具体讲,是三句话:需求与需求的对接,产业与产业的匹配,优势与优势的互补。

第一句话,招商是需求与需求的对接。随着国家经济由外需引导转向内需拉动,中部地区已成为各类企业群雄逐鹿的战略投资重点,是制造业的必争之地。一方面,企业有在中部布局的需求;另一方面,中部地区有发展的需求。招商引资,关键是要把两方面的需求对接好。因此,那些有计划在中部布局的大企业是我们招商引资的重要对象。

第二句话,产业与产业的匹配。每一个企业,都有其在产业链上的位置;每一个地方,都有产业基础、产业特点、产业优势。招商引资,就是要在市场的调控下,把合适的企业放在合适的位置。荆州目前有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同时,电子信息、量子通信和汽车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将重点围绕这些产业来开展招商引资。

第三句话,优势与优势的互补。成功的企业往往有“独门绝招”,让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样的,每一座城市,也因为资源禀赋、文化特色、区位特点的差异,而各具魅力。荆州最为突出的优势在于文化旅游和农业。荆州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楚文化、三国文化非常丰富,招商引资有广阔的空间。在农业方面,我们农产品资源尤为丰富,而且还具有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优势。比如,大疆无人机瞄准了这一点,立足荆州开展喷洒农药业务,市场很大。我们将寻找并锁定那些能够与荆州优势互补的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