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0版:直通两会·市长访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0版            直通两会·市长访谈
 

2018年3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甘孜藏族自治州州长肖友才:

发展特色产业 推动绿色转型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虹 龚友国

肖友才

甘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四川省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近年来,甘孜州立足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定位,确立了优先发展旅游业、有序发展生态能源矿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农牧文化和中藏医药产业的“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产业发展思路,产业结构加速优化,走出了一条符合藏区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国人大代表、甘孜藏族自治州州长肖友才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详细介绍了甘孜州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

《中国企业报》:作为四川藏区,甘孜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在发展旅游产业方面,甘孜有哪些做法?旅游业是否已经成为甘孜州的支柱性产业?

肖友才:是的。甘孜州众多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多元的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已经被世界旅游组织定义为“21世纪旅游发展最具潜力的地方”和“不可多得的黄金旅游线路”。

2011年底,甘孜州率先在全国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2016年6月,甘孜州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在发展全域旅游方面,我们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强力推进全域旅游“四个转变”,采取“资源变资本、资产变股金、牧区变景区、牧民变股民”的全域旅游开发模式,全州旅游从城镇到乡村、从景点到景区全面发力,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整体推进,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中国企业报》:要做成精品旅游不是一日之功,下一步甘孜有哪些举措?

肖友才:下一步,甘孜州将以“基础设施建设年、服务质量提升年、旅游营销宣传年”为统领,从如下几个方面强力推动全域旅游建设。一是强力实施全域交通大建设,加快建设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旅游可进入性、安全性、舒适性;二是强力实施全域景区大提升,加快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一大批A级景区、打造一条条精品线路;三是强力实施全域环境大整治,全面提升旅游发展环境,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整治城乡环境脏乱差,提升“圣洁甘孜”吸引力;四是强力实施全域服务大优化,加快培养专业人才、着力提升全民素质,全面提高旅游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五是强力实施全域产业大融合,推进农旅、文旅、体旅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市场边界。

《中国企业报》:甘孜州是全国五大草原畜牧业基地和四川省最大的青稞生产基地、野生菌出口基地、农畜产品基地,是全省最大的药材主产区和药材基因库。同时,甘孜州还是三大藏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古朴厚重,如何挖掘这些独有的资源?

肖友才:在挖掘这些资源方面,我们确实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近年来,甘孜州千方百计育龙头、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累计引进培育涉农企业142户、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796个,着力建设3个“百公里产业带”和3个100万亩特色产业基地(特色粮食产业基地、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特色林业基地),建成特色农林产业基地167万亩、登记认证“三品一标”农特产品175个,首次实现蔬菜供港(香港)直销。

此外,还编制完成全省首个市(州)级中藏医药产业规划,种植中藏药材5.6万亩,生产制剂193吨,藏医药服务增量提质。培育发展文化企业28户、个体经营单位560户,全面建成亚丁非遗主题社区、香格里拉演艺中心,成功举办康定情歌音乐节等文化节庆活动13场,《康定情歌》对外巡演,《圣洁亚丁》实现驻场商演。

《中国企业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甘孜,乡村振兴是如何落地的?

肖友才:甘孜将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强力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加快培育一大批州县特色企业,深入推进“一县一园、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狠抓龙头企业培育、引进、发展;加快建设一大批特色产业园区,推动资源高效利用、产能充分释放,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集聚发展。加快发展一大批特色产业基地,成片成带成规模建设产业带、产业基地。加快创建一大批农牧特色产品,强力推进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形成“圣洁甘孜”十大品牌规模效应,着力发展有特色、价值高、影响大的“甘字号”拳头产品。加快形成一大批专业营销电商,鼓励发展电商经营主体,推进电商服务体系建设。

同时,在特色文化产业方面,着力培育壮大“6+2”文化产业业态,加快形成“一核三区”文化产业布局,并加快打造民族地区一流演艺队伍。在中藏医药产业方面,围绕“康养服务、药材加工、研发孵化、文化展示”培育发展藏医药产业,加快推进药材种植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提升产业聚合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