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直通两会·市长访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直通两会·市长访谈
 

2018年3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雅安市市长邹瑾:

发挥优势 构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朱虹 龚友国 何芳

邹瑾

正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一样,四川省雅安市经过灾后恢复重建,城乡面貌、基础条件、产业结构等已明显改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重建效应已经显现,重建红利正在释放。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市长邹瑾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2018年雅安要主动适应国家主体功能区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需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高端现代产业培育,打造一批百亿企业、千亿产业,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发挥优势

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企业报》:相比其他城市,雅安有哪些优势?

邹瑾:雅安是大熊猫的老家,是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和核心走廊,是中国人工植茶最早的地方,被誉为“世界茶源”,同时,雅安降雨丰沛,因此自古喻称“雨城”。相对其他城市来说,雅安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生态优势。雅安是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重要过渡带,生态资源独特。二是区位优势。雅安地处成都平原,是连接藏区、彝区的重要民族走廊,又是攀西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政策优势。雅安是4.20芦山地震发展振兴政策重要支持区,生态文化旅游、成都西向商贸物流、医疗康养等被列入了国家和省重大规划。

经过灾后恢复重建,雅安城乡面貌、基础条件、产业结构等明显改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重建效应已经显现,重建红利正在释放。

《中国企业报》: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请谈谈雅安的做法和成效。

邹瑾: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们着力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下决心坚持抓好以交通和信息化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与营商硬环境。雅安未来的发展,主要是坚持“两手抓”,一手坚决落实好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要求,千方百计保护良好生态环境,一手抓绿色发展、良好有序发展,尤其要下狠心决心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雅安经济更快更好高质量发展。

其次,提升政府工作效能。着力解决“放管服”改革“肠梗阻”问题。继续优化权力事项目录,动态调整责任清单。大力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深化投资审批和职业资格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竞争性资源公开、公平、公正市场化配置。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形成全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应用。着力解决“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不作为、慢作为问题。建立健全马上办、受办分离、首问负责、限时办结等制度,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加大政府主动服务企业力度。

开展全域旅游

促进乡村振兴

《中国企业报》: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局之年。对于雅安来说,将从哪里发力?

邹瑾:实施“五美乡村”行动,把雅安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锦绣田园。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四好村”创建,着力打造民居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乡风美的“五美”乡村,全域建成幸福美丽新村。

《中国企业报》:作为优秀旅游城市,雅安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有哪些重要部署?

邹瑾:雅安文化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主要有三个亮点:一是,独特秀美的生态山水旅游,全市现在有18个4A景区,其中13个属于此类型;二是茶马古道、女娲文化、“黑砂”文化、三雅文化文旅融合发展富有很好前景;三是雅安生态康养、阳光康养和医养结合文旅养娱是雅安的独特优势。

雅安市将实施“全域旅游”行动,把雅安建设成为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经济强市。具体有如下几项措施:坚持精品带动,突出大熊猫和茶马古道两大国际文化品牌;重点发展“森林康养、阳光康养、医疗康养、温泉康养、运动康养、旅居养老”等特色产业,打造以山水环境、光热资源为特色的中国生态康养典范城市;强化要素保障,全面提升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水平,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推进旅游业全要素升级增效,建成一批具有五星级标准的酒店,开发具有雅安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培育“雅安味道”特色餐饮品牌;实施联动促销,全面提升雅安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快速融入国际国内旅游大市场。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