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直通两会·市长访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直通两会·市长访谈
 

2018年3月2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株洲市市长阳卫国:

优化营商环境 实现从招商引资到选商择资跨越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何芳 丁明豪

阳卫国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是全国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株洲市有很多成功的作法,让企业发展达到年均30%以上的增速,获得了许多相关荣誉,成为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详细介绍了系统优化营商环境的“株洲经验”。

《中国企业报》:我们了解到,株洲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一些经验,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

阳卫国: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才能更好地推进创新创业。近年来,株洲市把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双创”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环境优化年”“企业帮扶年”等主题活动;重点开展“优环境、提效能、促升级”专项活动;深入推进“放管服”和商事制度等改革;积极为客商投资提供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全程代办等特色服务。获评“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中国最佳营商环境十大城市”。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双创”活力加速释放,市场主体呈井喷式增长。近三年,企业增速年均达到30%以上。

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株洲市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优化政务环境。二是优化生产经营环境。三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四是优化法治环境。五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中国企业报》:株洲的做法的确非常有向全国推广的价值。那么,请谈一下,优化政务环境是怎么回事,株洲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阳卫国:在优化政务环境方面,我们着重抓好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努力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切实降低制度性成本。同时,按照“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打造‘双创’升级版”等要求,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为契机,大力实施“双创”建设专项行动,全面实行市级产品创新奖和科技人才、创新平台、企业技术、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五张需求清单”,对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新产品,按新产品第一年形成税收的30%给予研发团队奖励。

《中国企业报》:株洲市的“五张需求清单”简单明了,那么在优化生产经营环境方面你们又是怎么做的?

阳卫国:加大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全面推行涉企检查“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机制。按照“机制不变、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力度不减”的要求,继续开展企业帮扶活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中国企业报》:融资难、融资贵是许多企业面临的难题,特别是在国家着力去杠杆、整顿金融乱象的大环境下,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株洲市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的目的,是要解决这一问题吗?

阳卫国:对。除了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我们还严厉打击逃废债务的行为,让往出拿钱的人放心、安心。

主要作法包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鼓励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加快建立政策性、商业性、行业性、互助性等多元化担保体系,形成创业投资、科技金融、企业投入相结合的投融资体系。建立风险投资运行机制,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为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中国企业报》:现在许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从过去的招商引资,到现在的招商引人,越来越多的地方意识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株洲在这方面是怎样做的呢?

阳卫国:现在的“抢人”大战的确是很激烈。我们一方面是通过实行更加积极的人才政策、实施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设立全球动力产业专家人才库、开展人才安居计划等措施抓引进,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另一方面是注重发挥本地高端人才的引领作用,依托本地科技领军人才,发挥株洲职业教育优势,大力培育一大批高技能人才,为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中国企业报》:株洲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非常出色,这对于招商引资是否有明显的帮助?

阳卫国:近年来,我市积极推动由“招商引资”向“选商择资”转变,实现以特色产业集聚高端要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引进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信息技术等产业。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企业的研究,开展配套企业引进行动,推动实现沿链引进、两端延伸、集群发展。通过创新招商方式,推广以商招商、以节会招商、以服务招商、以联盟招商等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株洲作为“一带一部”核心区的区位优势,深入贯彻“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大力实施“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行动、“对接湘商会建设新家乡”行动,精准对接、精准服务,推动招商引资迈向更高水平。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