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39版:衢州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39版            衢州报道
 

2018年3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巧借“飞地” 引领创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敏

衢州海创园
上海张江(衢州)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
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基地实验室

“‘上海孵化—衢州生产’的模式很好,而且趟出了路子,见到了实效。”浙江省常务副省长冯飞对《衢州市巧建上海“飞地”打造“上海孵化—衢州生产”产业培育新模式》曾作出重要批示,给予高度评价。

在此之前,浙江省副省长高兴夫也对 “飞地”寄予了殷切期望:“衢州市以‘飞地’创举引才、引智、引技、引高端产业,这一成功做法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借鉴。望进一步深化、拓展‘飞地’平台,取得更大实效。”

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是一个多区合一的综合园区,市区核心区重点区块面积148平方公里。作为衢州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科技创新的主平台、项目集聚的新高地,集聚区的龙头作用十分突出。

吹响人才“集结号” “飞地”效应日渐突显

2017年,集聚区依托区内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指标明显好于去年同期、明显好于年初预期、明显好于全市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高位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85亿元,同比增长38.8%。

重点打造五大500亿产业集群,是集聚区近年来的主要抓手。根据多层次、多方位的产业配置,现已基本形成五大产业集群:以巨化集团、韩国晓星为代表的电子化学品产业,产值209.5亿元;以华友钴业、立昂集团为代表的氟硅钴新材料产业,产值147.6亿元;以中来光伏、乐叶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产值147亿元;以开山集团、红五环集团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产业,产值210亿元;以艾森药业、康德药业、普洛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产值5.6亿元,显现强劲的发展潜能。

集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集聚区肩负着衢州创新驱动、战略升级的责任与担当,近年来精心打造的杭州绿海飞地、北京中关村产业协作园区、深圳前海创新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基地等四大“科创飞地”,不仅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更让园区在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抢占了发展先机。

此前,在衢州“千人计划”创业园评审会上,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送审的治疗癫痫病的植入性神经刺激器项目,被评为A类项目。随后,项目团队入驻集聚区的杭州“飞地”,目前已获得天使基金3200万元,完成A轮融资。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集聚区以高端人才为引擎,以赛引才,向全球“高精尖”人才抛出红绣球,吹响了人才“集结号”。与此同时,集聚区还推出了一系列招商引智组合拳,不断彰显“飞地”效应。

以产业集聚为导向,高标准建设“飞地”平台,最大化满足人才项目实施的场地、设备、技术等需求,实现最优区位与最优软硬件的配套。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内生物医药专业人才的集聚地。衢州跨区域对接上海张江,有了接轨世界生物医药领先技术的“金钥匙”。从2013年底开始,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另辟蹊径,巧建“飞地”,在上海张江建设了“衢州生物医药孵化基地”。

如今,上海基地内,国产肺炎疫苗等一批比肩国际生物医药巨头的项目正在研制中;有望彻底治愈乙肝、丙肝的新药即将达到中试水平;通过一滴血、一滴尿、一滴唾液就能采集人体数千个生理指标,并能快速检测出人体病变的最新科技即将面世……衢州都有了实验室。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个个落户在衢州的中试和产业化基地,一个从研发到中试再到产业化的科技创新链条正在形成。

“飞地”模式 有效化解人才、技术难题

借助衢州海创园、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孵化园等“引智”平台,短期内已集聚了60多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带着高端项目回归创业。

在北京,集聚区深化与北京中关村管委会的合作交流,签约北京绿地中央广场孵化器项目,共同打造出衢州环境最优的项目发展平台。

以政策组合为驱动,为“飞地”人才“量身定制”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政策,助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每年开展“千人计划”创业园项目评审,给予入选A类项目600万元、B类项目400万元的创业启动奖励资金扶持,并科学安排入驻“飞地”。给予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分别400万元、200万元的奖励,并在人才公寓、人才津贴等方面给予最大力度支持。至2017年底,全市累计兑现相关扶持资金1680余万元。

以成果转化为目标,构架“飞地”与“实地”链接通道,为园区产业发展营造出符合实际的“研发—孵化—产业化”的立体化、链条化发展格局。浙江康德药业集团将创新研发中心“柏拉阿图”安置在上海张江,致力于研发乙肝、丙肝新药。从2015年至今已经A轮一次性融资2900万元,公司董事长胡增仁说该新药今年将申报临床。“飞地”模式,解决了人才、技术、设备等难题,公司利用大都市人才、技术优势,建立了创新药研发基地,聘请了赵南明教授、徐华强博士等一批国内外顶尖专家,已经获得多项全球发明专利,多个自主创新药物正在研发当中。目前,研发中心从海内外纳贤美国博士共35人,短短两年不到企业已经估价4亿元。

像康德药业一样,园区不少企业都积极对接“创新飞地”实现成果转化,累计投入1亿元以上,建设完成2万平方米以上的标准GMP车间,用于项目转移的研发、生产使用。除此之外,园区在优质区块内预留500亩土地,用来建设高端项目产业化基地;大力整合当地企业资金、厂房、人力资源等因素,引导以直接投资、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等多种方式,解决“飞地”项目实施财力物力所需,推动项目合作研发和产业化。

如今,专注于高质量蛋白和抗体制备的光和华博生物科技(衢州)有限公司,在衢州完成公司注册后,正加快准备在衢投产的步伐,而其在上海的研发基地,将继续作为“智库”,为公司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力捷化工与陈邦华博士合作,投资创办了衢州邦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昇化学公司开始积极介入,寻找高端检测诊断试剂项目……

“创新飞地”

满满“实业果实”

位居韩国十大企业集团之列的韩国晓星集团,在衢州投资70亿元兴建氨纶丝、特殊纺织品材料和含氟电子化学品等项目,这是晓星集团进入中国市场15年来最大的一次投资。“定位衢州,是因为衢州不仅拥有公司生产所需的上下游产业集群,还有这里的环境、空气和水。项目当年落地当年投入生产,这里的政府效能和服务意识令人感动。”晓星集团新材料科技(衢州)有限公司总经理玄光哲博士说。

像韩国晓星集团这样因衢州的产业资源和环境资源,来衢投资或追加投资的企业不在少数。随着苏州中来光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签约,投资200亿元的光伏产业园在衢生根落地。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00亿元;其中一起建设3GW太阳能电池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就可高达129亿元,税收5.3亿元。中来公司董事长林建伟说,中来衢州光伏项目的成功签约,也使中来股份的发展翻开了崭新一页。

年产18万吨“味动力”乳酸菌饮料和“沁饮”乳酸菌水饮料项目,2017年计划投资4亿元,完成投资4.6亿元;华友年产13000t/a钴新材料技改项目,计划投资1.3亿元,完成投资1.7亿元;新禾管业管材制品生产线技改项目,投资1.6亿元,超额完成投资60%……

大城市种下“研发种子”,小城市收获“实业果实”,如今,这样的故事在集聚区的“创新飞地”里不断被提及,成为园区打造“高新产业飞地、高端人才驿站”的生动演绎。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