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9版:福建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9版            福建报道
 

2018年3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泉州开发区:构建绿色集约新生态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高建生 吕晓艺

国家级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全景图

2017年9月18日,在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向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授予“绿色开发区”牌匾。

这是我国第五个,也是福建省第一个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认证授牌的“绿色开发区”。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这样的成绩得来不易。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开发区早在建区之初就明确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多年来,不论是产业引进、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园区环境提升,绿色发展理念在开发区已然全面开花。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绿色发展”在国家探索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框架下,凸显出更为长远的价值。

为此,泉州开发区提出,“十三五”期间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构建绿色集约新生态。

智能化改造

提升资源利用率

现代化的绿色车间干净整洁,自动化生产设备在工人们的熟练操作下有序运行着,地面上AGV自动传送机沿着轨道有条不紊地输送裁剪好的布料,顶部的智能悬挂输送装置则传送着还未缝制好的西裤半成品……

这是九牧王西裤智能化生产车间的日常工作景象,也是泉州开发区多家企业“绿色+智能”制造加速融合的典型之一。

经过多年发展,泉州开发区意识到,土地、能源、污染物排放正逐渐逼近生态环境的最大承载能力。当务之急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变传统发展模式,不断提升资源循环利用率,实现绿色集约发展。

制造业的绿色发展,本质上是通过制造过程效率的提高,以更小的消耗和排放来实现同样或者更大的产出价值。

由此,智能化改造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据了解,升级后的九牧王西裤智能化车间系统车间平均效率提升15%以上,并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的浪费。

根据《泉州开发区关于促进创新发展进位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泉州开发区支持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向中高端迈进。对经泉州市新确认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补助;对首次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按泉州市1:1配套扶持。

一批智能装备生产企业及数字化、智能化鞋服生产流水线如雨后春笋般强势崛起。

“这两条封闭式自动化生产线是我们安记自主研发的,共8个大罐,每个大罐可以容纳40吨的复合调味品产品。”安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间粉类生产车间耗资三四千万元,采用智能化设备,有效减少了人工成本和原材料的消耗。以往需要数十个工人操作的流程,现在仅需几个工人就能做,而他们需要做的仅是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

黑金刚(泉州)数控科技有限公司与福建任我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深度融合,则践行了传统制造业与智能科技跨界融合的新模式。

据介绍,黑金刚研发生产的柔性智能制鞋生产线可以实现不限量定制化,充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制鞋行业向定制化服务发展。在手机个性化定制产品平台,从款式、鞋面花色、材质、领口、后提带、个性化签名等,消费者都可以进行DIY设计。设计好的数据统一传输到泉州中心,完成从下单到线下柔性智能生产,最后到物流快递的全程自动转化,从而实现端到端无缝链接的新型消费体验。

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智能化改造的精益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绿色转型方面发挥了叠加作用。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路径,泉州开发区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腾笼换鸟

助推产业优化升级

元旦伊始,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会议上传来捷报:过去一年,开发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跃升63位,平均“亩产”位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在用地饱和、发展空间有限、闲置厂房造成资源浪费的难题之下,泉州开发区如何成功破解项目承载空间不足的问题?

答案是:以腾笼换鸟作为绿色集约发展的第一抓手,坚持转换动能不遗力、绿色发展不走偏。

通过“三换”,泉州开发区积极盘活辖区内的厂房资源,实现园区土地高度节约集约利用;与此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促使传统支柱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跨越升级。

一是换项目,促使僵尸企业枯树生花。一批占用土地、厂房资源却不能产生效益的企业成功置换华景、舒柏锐、任我行、聚慧丰、开心米奇等优质项目,并快速投产达效,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5000多万元。中关村盛世光明集团、全球酒店行业综合排名第二的维也纳国际酒店、万科、世界500强企业协鑫集团等一批优质项目先后签约。

二是换业主,促使空置用地移花接木。组织开展空置土地和厂房清理,建设数据库,鼓励支持业主以转让等方式盘活空置土地180多亩。派克鞋业易主引进投资4亿元的友臣食品项目,嘉庆轻工通过租赁空置厂房1.2万平方米,嫁接高端外贸出口生产企业,有效实现换产换能。

三是换股权,促使困难企业浴火重生。引导管理不善、活力不足的企业,通过股权重整置换等方式,调整优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帮助企业迎来新的发展机会。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对区内问题企业SH公司运用“债务重组+并购重组”的方式化解资金困难,促进企业重组再生。

产业结构变“轻”了,发展模式变“绿”了,经济质量变“优”了。腾笼换鸟,换来了新的产业、新的体制和新的增长方式。既对现有产业优化提升,也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在旧厂房基础上改造而成的2.5产业园,作为高新企业发展的载体,引导园区企业向高新企业转型。该产业园项目着重为智能科技和互联网经济两个业态提供平台,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2.5产业园已与20多家科技企业签订入驻意向书。其中,国脉科技等8家企业已正式入驻。

据透露,泉州开发区将持续推进二次开发、深度开发,努力推动园区总面积7%的土地实现项目更新、亩产提高,每平方公里土地地区生产总值从15.5亿元提高到16.8亿元。

绿色生活

打造现代化产业新城

既要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也要生态环境的“高颜值”。

行走于泉州开发区,林立的厂房、热闹的街巷、高档的住宅、幽静的公园……一幅绿意盎然的生产生活画卷徐徐展开。

“绿色”,在这里是显而易见的。数据显示:开发区的绿化覆盖率为40.5%,道路绿化普及率10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的覆盖率达到100%,主干道道路绿化达标率为100%。此外,开发区去年开展排污权交易业务22场,成交4276.19吨,成交金额达1.55亿元。

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大花园”,是开发区绿色集约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项总投资5.56亿元的园区综合提升工程建设将“绿色生活”推上新的台阶。

形象更优美了——编制景观提升规划,实施公园生态改造,力促成为“住在公园里”的园区;以德泰路、吉泰路综合提升为重点,打造串联绿色出行、行政办公、休闲娱乐、居住购物的“A圈慢行区”。

配套更完善了——引进大型商超、建设诺林美食天地、公共自行车系统等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职工文化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和医联体等福利设施。

管理更智慧了——建设电子政务、智慧安监、智慧统计、智慧城管、智慧党建、工商网上巡查、社会事业民生服务平台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智慧建设项目,为园区精细化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更科学,更低碳,也更环保。这一综合工程的全面升级,让开发区老百姓充分领会新时代的绿色生活方式,让大家能够感受到更充实、更有保障,也更可持续。

“泉州开发区要以成功创建绿色工业园区为新的起点,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真正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宜居宜商宜业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据了解,到2020年,泉州开发区将努力形成“4+1”产业集群,即,互联网+电子信息、医药食品、新能源汽车、生产性服务业等4个新兴产业和1个高端纺织鞋服产业。

为此,开发区项目大盘共谋划生成76个示范项目,总投资208亿元。这些项目的顺利推进,将使开发区产业结构和水平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这个曾经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一代开发区,正在向以生态经济为主导的二代开发区进位升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