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直通两会·市长访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直通两会·市长访谈
 

2018年3月1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罗强:

“五大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龚友国 朱虹

罗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罗强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的专访。在回答如何加快实现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时,罗强表示,结合成都实践经验,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之路。据他介绍,今后成都将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增强改革发展动力。

《中国企业报》:你如何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一历史性论断?

罗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复杂局势,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历史方位和基本特征作出的科学判断。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中国企业报》:从“快不快”到“好不好”的转变,新的阶段会呈现出哪些新变化、新趋势?

罗强:高质量发展就要从“快不快”到“好不好”转变,这既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趋势、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回应人民群众关心期盼,也是我们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所在。新阶段呈现的新变化、新趋势包括,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转向“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等。这些新变化、新趋势要求我们按照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根本,政治建设这个保障,文化建设这个灵魂,社会建设这个条件,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基础,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从成都的发展看,我们既注重“快不快”的增效,更注重“好不好”的提质。2017年成都GDP达1.39万亿元,增长8.1%,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三。我们注重动力转换,2017年新增市场主体46.4万家,增长42%,新增科技型企业2万家,增长5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73家,增长17.9%,申报发明专利4万件,占全国的3%,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我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新增就业27.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5%,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平均达66.8%,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我们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打响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2017年与2013年相比,PM10、PM2.5浓度分别下降40%、42.3%,空气优良天数增加103天、达到235天。

《中国企业报》:能否结合成都市的实践经验,谈一谈如何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罗强:从成都的实践发展来看,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小、质量效益好、发展可持续”之路,重点是加快建设具有成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解决好群众生产生活基本需求,加快构建现代治理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

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个人认为,重点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要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新兴产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二要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全方位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拓展新空间、构建新支撑。

三要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健全城乡统筹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

四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以攻坚精神防治污染、保护生态,扎实推进国家低碳城市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质量,努力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让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

五要增强改革发展动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产权保护、国企国资、土地、财税、金融、政府行政管理等重点领域的改革,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营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政策环境。推进军民融合创新,探索“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