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1版:金融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1版            金融
 

2018年3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凡普金科创始人、CEO董祺:

科技驱动企业进化 创新赋能实体模式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崔敏

凡普金科创始人、CEO董祺

作为伴随互联网高速发展起来的新生事物,金融科技再次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热点之一。目前金融科技已由乱象丛生进入规范发展,金融科技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凡普金科创始人、CEO董祺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合规化发展仍将是今后行业发展的主旋律,而科技迭代更新带来升级进化,将成为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合规仍是主旋律

政府监管将更细致

自互联网金融被载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表述不断发生变化,从促进到规范发展,到对互联网金融累积的风险高度警惕,再到健全监管,凸显了互联网金融从乱象丛生到规范发展的发展轨迹。

董祺认为,合规化发展仍将是今后一段时间里对行业发展的主要诉求。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政府对金融科技的监管范围将更广,监管内容将更细致、更具体。

在董祺看来,金融监管收紧,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束缚,但也能够帮助市场加速“良币驱逐劣币”的进程。对敬畏风险的企业来说,合规化发展能从监管措施中受益,也将吸引更多人才、资本汇聚。金融科技企业应该拥抱监管,将重心从盲目扩张转向如何更好地用科技驱动金融,为更多人提供精致定制化的金融服务。

创新服务模式

赋能实体经济

金融科技是现代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金融科技为抓手,可以将现代经济体系当中所提到的实体经济、现代金融、科技创新、市场经济和全方位开放几个组成部分,有机地组合起来。

众所周知,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由于规模小、信用难估量,而无法拿到银行信贷,是大量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痛点和难点。金融科技的发展可以为这些长尾用户提供直接融资的新渠道,让中小创新型企业可以拥有相对稳定的资金流,从而缓解企业融资瓶颈。

董祺说,作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金融科技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金融科技在信息不对称应对机制、高融资成本应对机制、抵押物缺乏应对机制、融资缺口大应对机制等方面,为突破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金融支持匮乏等制约中小实体经济发展的瓶颈提供了新解决路径,有效推进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董祺提到,长久以来,广大的中小企业,普通民众的金融诉求,难以被传统金融所覆盖,而这些广泛长尾用户需求,构成我国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正是金融科技发展普惠金融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动力。而这些小型实体经济、广大长尾用户的金融需求往往具有多样性、繁复性、变化性等特点,这就需要金融科技企业的服务更灵活、更细致、更全面、更具创新性。

“金融科技在进行普惠金融的时候,要与用户一起成长,做到‘相伴越久,了解越深,服务越多,体验越佳’,做到满足用户在全生命周期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简单来说,就是从初入职场学投资,到资金周转急需钱,再到结婚生子想分期,有车之后缓压力,直至财富积累后资金管理,着手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信息服务。”董祺表示,精准服务,个性化服务,也将是未来科技金融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科技驱动企业进化

打造“无感金融服务”

几年嬗变,金融科技从概念走向成熟,应用技术驱动服务升级,为更广泛的小微个体提供优质服务,尤其是传统金融覆盖不到的长尾用户。

技术改造金融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董祺认为,从目前趋势来看,在技术领域不断更新迭代后,人工智能将会帮助金融科技蜕变进化得更好。未来几年,金融科技企业能否在时代更迭潮流中激流勇进,关键在于是否能真正提供了一些以AI大数据为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董祺认为,未来的金融服务,将是“无感金融”,当需要的时候,金融就在手边。所有技术带来的改变都是非线性的,当探索被验证,技术的规模复制将呈现前所未有的速度。金融科技领域,人工智能的运用已经迎来质变,从风控到KYC,AI正在让金融服务变得“千人千面”,富有“科技大脑”的金融服务,更快、更广、更精准。

“‘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是唯一永恒的东西,是一切的驱动力’。”董祺说,“抓住时代脉搏,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驱动企业在快节奏中蜕变进化,最终助力金融体系‘脱虚务实’将是金融科技企业在未来获得高效发展,大浪淘沙中站稳脚跟的核心武器。”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