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两会长镜头·康养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两会长镜头·康养产业
 

2018年3月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

推进“医养结合”完善体系建设

来源:中国企业报  

周汉民

近年来,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急速发展。纵观当前我国“医养结合”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养老机构医卫资源配置不足与老年人过度医疗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养老机构的医卫资源配置不足。通过对“医养结合”制度推行情况的调研发现,养老机构及社区在药品配给、康复治疗和导管护理等方面仍然受到很大限制,养老机构最需要的护理能力十分欠缺。针对这些困境,一些养老机构试点引进社会资本和项目来加强机构中的医卫资源配置。然而,实践中养老机构引进医院等做法既不现实也有欠妥当,老人及其家属的负担也会徒然增加。

另一方面,老年人及其家属存在过度医疗。目前,老年人及其家属滥用、乱用药物,过度依赖药物和手术的情况时有发生。过度医疗无疑会耗费甚至浪费国家大量医疗资源,这一现象如长期存在的话,甚至有可能威胁到社保收支平衡大局。

产生这样的问题,根源在于“医养结合”体系架构的不完善。 “医养结合”应该是先“养”而后“医”,以“医”补“养”。为此,建议从以下方面完善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间的巡诊、送诊、转诊机制。这方面可借鉴日本的有关经验。养老机构共建或指定的医疗机构会定期安排各科医师到该养老机构上门巡诊(包括送药上门和告知相关检验结果),一旦机构中的老人有任何病症和疑难杂症,会被及时送到相关医院,视情况再次将老人转到合适的医院。这个机制一旦完善,就不用向养老机构投入大量医卫资源。

二是以社区家庭医师制度为基础,实施分级医疗转诊制度。建议以社区家庭医师制度为基础,尽快实施分级医疗转诊制度,即每一居民都有自己专属的家庭医师(个人或团队),居民遇到情况需首先联系为其配属的家庭医师,由家庭医师判断该居民是否需送院治疗及应送往或转往什么级别、什么种类的医疗机构。在坚决贯彻医药分开原则的前提下,如家庭医师认为没有必要去医院就诊,只需在家中静养。如能贯彻这些举措,就能避免过度医疗和过度用药的发生。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的医卫素养和技能。我国至今尚未实现养老护理人员培养的学历教育化及国家资格化,目前普遍做法是培训制。为了使养老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能真正取得质的提升,建议对养老护理人员实施“学历教育+国家资格考试”培养模式,为学员开设医学概论、老年医学、护理学、心理学等涉及医疗服务专业领域的理论及实操课程,并参考医师、护士的培养过程,针对我国老年人常见病患所需的鼻饲、吸痰等医疗行为,将学员送到相关医疗机构接受持续一定学时的现场培训。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