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拟布局30个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来源:中国企业报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首次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从国家层面系统指导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文件。
国务院新闻办1月2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介绍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有关情况,并解读《意见》。
徐南平表示,《意见》的出台,有利于发挥科技创新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关键和引领性作用,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抢占世界科技、农业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一区一主题,一省一示范
目前,我国有两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997年批准成立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15年批准成立的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意见》明确,到2025年将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徐南平表示,计划到2025年,国家布局不超过30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希望一个省能有一个示范区,要求高标准、宁缺毋滥,能不能建设,哪个省先上,要看其工作努力和工作基础。
示范区将通过“一区一主题”的设计,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若干重大瓶颈问题。
建设示范区就是要坚持“一区一主题”原则,围绕重大瓶颈问题,集聚我国创新资源,协调各类主体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着力拿出系统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其他同类地区作出示范。
已成立20年的杨凌示范区就是围绕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建设的,已经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干旱半干旱农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徐南平表示,杨凌示范区是第一个示范区,取得了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接近400项,国家科技成果48项,在全国建设了301个推广示范点,每年推广获得的收益超过170亿元。其他示范区将复制杨凌这样“一区一主题”的模式,解决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示范区要姓“农、科、高”
《意见》部署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八大任务,即培育创新主体,做强主导产业,集聚科教资源,培训职业农民,促进融合共享,推动绿色发展,强化信息服务,加强国际合作。
《意见》提出了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财政支持、金融扶持、土地利用、科技管理等政策措施,还从加强组织领导、规范建设流程、做好监测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有关保障机制。
徐南平表示,《意见》有三方面亮点值得进一步强调:一是,示范区一定要姓“农”。要坚持聚焦“三农”主题,推进乡村振兴。评价示范区建设是否成功,关键是要看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是否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是否增长了,农村是否更美了,这跟其他示范区不一样,也是《意见》很重要的亮点。二是,示范区必须要姓“科”。要通过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来打造创新高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农业科技园的高级发展形态,“科技”是它的身份标签,“创新”是它的本质特色,这一点必须要坚持,必须毫不动摇。三是,示范区必须要姓“高”。
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姓“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坚持“高”标准。我们要探索有进有退的管理机制,不搞终身制,确保示范区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
第二个“高”是培育“高”技术农业。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是示范区建设重要目标,示范区必须坚持“一区一主导产业”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集聚科教资源、培育企业主体、发展科技服务、促进产业融合,着力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绿色发展水平,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来源:中国乡村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