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管理驱动传统教育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何芳
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时代,人才需求日趋多样化,中国传统教育采用的标准、统一的班级授课模式,难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社会呼吁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能够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以适应未来信息化和知识化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大数据
助推教学个性化
“不久的将来,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将为教育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51Talk创始人兼CEO黄佳佳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51Talk是一家带有互联网属性的在线青少儿英语教育企业,因此在技术方面与大数据应用非常紧密,目前仅大数据团队就有20余人。
“通过大数据应用系统,我们能清楚地了解每位老师的优势和特点,从而精准地为每个孩子匹配合适的老师。”黄佳佳介绍,今后51Talk还将朝“自适应学习”方向发展,借助大数据深度分析能力,精准测算出不同青少儿的学习习惯和特点,进而动态地为其调整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大数据驱动和市场人才需求下,中国传统教育正逐步从统一教学标准的“工厂化模式”,向基于学生能力的个性化教学转变。
“我们先后投资3200万元规划建设了国内高校一流水平的数据中心机房、大数据及云服务综合实训平台。”青岛恒星科技学院(以下简称:青岛恒星)校长助理赵晶晶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青岛恒星的大数据管理平台能采集到每个学生的学籍、选课、考勤、借书、成绩,以及评教、实践教学、招生、就业、公寓管理、吃饭刷卡、生活消费等细节内容。
“大数据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可帮助教师为学习者推送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赵可云博士认为,基于大数据驱动下的个性化教学,能真正实现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大数据
助推管理精细化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
对此,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新闻部负责人熊苒苒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大数据的出发点是数据强国,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和深度挖掘,发现规律、创造价值,进而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在创新教育管理上,大数据同样发挥出强大作用。“我们的大数据管理平台,能覆盖到对教师的基本信息、上课课件和教案视频、远程教育、在线精品课等数据的采集、分析。”赵晶晶介绍,青岛恒星已实现通过其平台大数据应用技术,全程实时地分析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学习进度、学情反馈和阶段性成果,并根据捕捉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在线或线下辅导,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动态管理。
“除此以外,结合学校管理需求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还可帮助校方进行科学决策以及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优化。”赵晶晶说。
此外,大数据还能助推教育测评更加科学化。在传统教育中,教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以“考试分数”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进行,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素质,也不能从多角度来反映学生的个性品质,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在互联网大数据支持下,教育评价的变革可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大数据挖掘、聚合和分析,从而更加客观地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实现智慧评价和创新评价,为学生的科学成长提出合理化建议。
仍处探索应用阶段
有待突破
基于大数据驱动下的个性化教育,将侧重发掘出不同个体不同的个性潜能和优势发展方向,主张培养出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真正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鼓励个性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观念。
借着政策东风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大量教育科技公司纷纷开始抢滩大数据学习分析市场,并已形成了包括IT基础设施、云计算服务、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等教育大数据产业链。
熊苒苒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软件与硬件重叠交错、跨界融合,这些概念并不新鲜,但要真正重塑教育新认知和产业化实践,还需要假以时日。
黄佳佳也表示,截至目前,对在线类教育而言,大数据等技术成果还在教学实践的探索应用阶段,尚未真正发挥出决定性作用。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社会公众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教育大数据发展过程中的数据质量与安全问题也将浮出水面,或将成为制约教育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突出障碍。此外,教育数据分散以及教育信息孤岛现象等问题,也亟待行业突破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