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9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9版            产业
 

2018年1月3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牵手直播答题 短视频商业模式迎新契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蕾

王利博制图

如果说 2017 年初短视频还是风口,那么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巨头入局及平台遍布,短视频领域已然成为红海。对于短视频内容创作者来说,除了需要投入较多时间和资金完成吸引眼球的作品,还需要考虑在实际中如何变现。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短视频主要靠平台的补贴,虽然几家头部平台都在给视频达人提供扶持资金希望帮助短视频企业尽快发展,但依靠扶持并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希望创作者和平台商能找到更为广阔的商业模式,如果商业化之路走不下去,很有可能面临着退出。

商业变现模式单一

联基金创始合伙人邱浩曾公开表示,“对于资本而言,投资时会首先考虑有无较强的广告变现的可能,也会考虑团队渠道能力、分发能力等。目前,短视频的总体变现能力较弱,对于大广告主而言,短视频还处在尝试阶段。”

而据今日头条算数中心推出的《短视频创作者商业变现报告》也显示,内容变现是短视频行业最为薄弱的环节,商业模式非常分散。目前短视频创作团队最重要的变现方式是平台补贴和广告,其他方式还处于起步阶段。

对此,新片场&魔力TV 内容营销总经理马新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短视频企业实现变现尚属少数,可以从短视频的发展阶段、短视频从业者(平台及内容方)、变现模式这三个主要方向考虑。第三方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短视频用户达到2.45亿。这预示着这两年各方都在通过内容、平台甚至各类扶持,将短视频市场规模做到足够大,接下来市场才具备带来更多商业价值的可能性,所以这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也可以判断接下来最重要的课题将会是变现。其次,短视频的从业者,无论是平台还是内容创作者,都在为了市场份额做努力,所以变现问题并没有纳入第一阶段的核心目标。对于短视频内容方而言,高速发展之下,商业化能力没有合理规划和建设,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最后,从目前的市场来看,八成以上的公司以广告变现为主,然后才是电商、内容付费等探索。这三种模式都需要长线的市场培育和用户教育。”

据《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发现,由于短视频内容具备互动性与灵活性等特点,平台方更容易通过短视频实现商业化,目前,已经有平台成功踏上了商业化变现之路,但变现模式确实比较单一。

抹茶美妆&摩卡视频副总裁陈昭也认为,“目前需要从广告和电商角度去变现。广告方面,我们希望通过更高效地整合KOL(关键意见领袖)、内容、平台资源和创意为客户做全案,提高广告的客单价。电商方面,因为在粉丝获取和卖货一进一出两个口上的流量成本都比较高,希望通过一些创新降低粉丝的获取成本以及提高交易转化率,我们也会研究出一套新的从内容到粉丝,再到粉丝沉淀,最后到卖货的玩法。”

短视频+直播答题

成新潮流

艾瑞分析认为,未来1—2年,随着用户规模接近天花板,短视频行业将展开激烈的竞争,争抢现有市场用户及拓展潜在领域用户。因此,各平台都在寻找和探索新的内容玩法。

与此同时,2018年初,直播答题风靡网络,热度居高不下,“短视频+直播答题”这两个最热领域之间的跨界合作也成了平台方的新商业模式。

花椒相关负责人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花椒本身是融合直播和短视频为一体的视频交友平台,从直播和短视频两种产品性质来看,短视频应用的打开率多,可以覆盖用户更多的碎片化时间,用户群体庞大,而直播观看时长较长,变现能力强,两者的结合可以加强用户体验和黏性。

目前,花椒和快视频联合推出的《百万赢家》同时在花椒和快视频平台播出,双方合作可以为两个平台互相导流,强化《百万赢家》IP。

1月15日,《百万赢家》率先联手“看了吗”短视频APP促成了首例短视频与直播答题的跨界营销。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跨界合作,“看了吗”也正是看中《百万赢家》时间短、流量大、获客成本低、用户互相性强、活跃度高的优势,可以让用户在短时间内了解并知道“看了吗”这个短视频平台,能为短视频的营销推广提供新思路,开拓了全新模式。

除此之外,在1月23日的《百万赢家》游戏专场里为用户带来答题线索的短视频则是来自贝壳视频的红人“游戏玩小耶”,这也是MCN红人矩阵首次与直播答题携手开启的新的合作方式。

据了解,贝壳视频也将携全体红人入驻快视频,出任《百万赢家》出题官,这将有助于红人们提升个人品牌效应。这种新的商业模式也将会成为行业的下一个价值爆发点,成为有效的营销模式之一。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