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
挖掘效率潜力激发企业新动能
来源:中国企业报
厉以宁 |
中国经济的潜力在何处?应该说效率是重要的。国际上的竞争主要是各个生产者、各个国家效率的比较,效率走在前面就上去了,效率一直落后,最后就会被淘汰。
效率有三种。第一种效率就是平常说的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一个微观经济的概念,因为有多少投入就会有多少产出。如果投入不变,产出多了,即效率增加了;如果投入减少,但产值跟过去一样,则效率提高了。这是生产效率。在经济学中,从来都运用生产效率这个概念。
第二种效率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的效率概念,这个效率是指资源配置效率。主要是讲,假定用A方式配置资源可以得到N效率。换个方式,如果用另一种方式也许效率就变成N+2了,又换一种方式说不定效率变成了N+3。这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产生的宏观意义上的效率。这个效率过去不受重视,但是二次大战以后普遍都认为生产效率重要,但资源配置效率更重要。对企业来说,这两个效率都要考虑到。
第三种效率是二次大战以后大概60到70年代以后兴起的,在中国谈的不多,但在国外是很重要的新的效率概念。这个概念叫做X效率。X是一个未知数。比如说投入生产出了成果效益,利益跟它一样多,可以说知道来源,但很多是不知道的。明明投入这么多,结果效率没有原来高。效率少了,或者投这么多进去,效率多了。多了从哪里来?少了从哪里来?没有仔细研究。这个效率在经济中占的比较大,但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
我认为,三种效率都要并重,都要重视到。生产效率大家都知道,很重要。资源配置效率也很重要,因为可以让资源的配置产生更好的效率。X效率是个未知数,更多是X负效率,或者叫X低效率。
什么叫X负效率、X低效率?就是不知道原因效率就“走”了,效率到哪儿去了?应该有效率产生,却没有了。国外的经济学家研究这个问题,X究竟怎么来的,为什么效率会减少,这对我们每个企业都是很重要的。根据美国经济学家70年代以来的研究,他们认为效率少,X负效率远远超过了X正效率,这是每个企业不可避免会遇到的现象。
什么原因造成了X负效率?他们认为大体上是三种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在于企业跟企业职工不是一条心,不是一个目标,这就造成了效率的损失。有的人看起来在干活,实际上却在偷懒,没干活。很多任务本来可以提前完成的,一定要慢慢拖,这种现象就是第一个原因,叫集体目标和个别目标的不一致。我们的企业可以去查查看,有没有这种现象。
第二个原因是职工与职工之间不合作、不协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不协调形成了X低效率。
第三个原因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惰性区域,比如说爱睡懒觉,干活干了一半就休息去了,过一会儿再回来。这个惰性,明明工厂是有纪律的,他想各种办法来逃避纪律对他的监督和处分。
美国的经济学家认为,这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国外的解决办法,第一个是目标分解,求同存异。企业有很多目标,A、B、C、D、E一大堆。个人也有自己的目标,把目标分解以后,看看其中是不是有吻合的,求同存异。企业希望安全生产,个人要求平平安安,这个目标是一致的。企业要求多赚利润,个人希望奖金随之增加,这个目标一致了,只要把企业搞好了多发奖金。企业希望有一个好名声,个人认为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感到很自豪,目标又一致了。目标尽量一致就可以减少X负效率。
第二个,人和人之间不协调怎么办?国外的做法是各自后退一步,海阔天空。有的地方可以妥协,有的地方可以协调。
第三个,惰性问题、不好的习惯怎么改?第一个方面是强制原则,不干就开除、记过、扣工资。第二个方面是有奖励。只要好好干,有名义上的奖励,有实物上的奖励,还可以提升这些人。第三个方面,惰性的解决靠自律,每个工人应该都知道自律很重要。对我们来说,能够说企业没有X低效率吗?肯定有,而我们没有去研究。国外在管理学方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X负效率怎么能够逐步减少。
(下转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