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9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9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8年1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化油服:巴山蜀水扎根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蔡廷永 李泰豫 丁剑北

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中,关于《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项目,有这样一句话:“该项目创新绿色开发技术与管理模式,实现了清洁生产。”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工程技术服务商,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公司(以下简称“石化油服”)凭借完备的质量管控体系、严格的绿色环保生产模式为涪陵页岩气安全绿色开发保驾护航。

精彩的“无人区”

在刚刚完工的焦页89平台,如果一个外人站在山坡俯瞰井场,会惊奇地发现,在密密麻麻的泵车中,没有一个人的身影。

在该平台,整个施工高压区,已成为名副其实无人区。

不同的是,相比于新疆荒凉、单调的无人区,焦页89平台的无人区,以其浓缩了标准化、数字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而显得格外精彩。

早在几年前,石化油服江汉工程井下测试西南分公司经理张相权还记得,那时接触的压裂井,压裂液最多在1800立方米,连续作业时间不超8小时。

2013年,进入涪陵页岩气市场,让张相权大开眼界。在涪陵,单井压力大都在80兆帕,压裂液量平均在3万立方米到4万立方米,连续作业时长平均在70小时。

要又好又快地推进压裂施工,就需要设备保持精准维护,达到高效运转。按照传统模式,在高压下作业的管汇、设备用了多久、耗损多少、什么时候该维护,全部需要人工记录和判断。

经过两年研制,2015年,压裂全视频监控系统研发成功。通过在井场安装摄像头,人在监控室里便能观察到每一件设备管汇的运转状态。通过传感系统导入,设备的使用时长、保养时间,也会实时传送到监控器中,再不需要人工记录和判断。

但石化油服的管理层还不放心。2017年PIM高压键检测系统的投入使用,又为每一件设备管汇建立了电子身份证。电子化、数据化的涌入,让石化油服的施工高压区正式成为无人区。

数据化的引进,虽然解了张相权他们的燃眉之急,然而,要适应页岩气复杂的地质结构、超大规模的施工特点,还需另一种系统性工作。

如何最大限度减少指令衰减,提高协调效率,缩短施工周期,成为困扰石化油服的第二大难题。这一难题,也困扰着胜利石油工程井下作业公司副经理卢云霄。

经过短暂思考,2015年,石化油服授权江汉工程公司编制起《页岩气压裂试气作业指导书》。而卢云霄则组织技术骨干创新形成了页岩气压裂节点控制法。

正是得益于《指导书》,在焦页42平台,张相权和6家配合单位统筹推进,科学衔接,创造了连续10天压裂37段、15天压裂75段等8项国内压裂施工的纪录。

青山绿水依旧在

焦页82平台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清溪镇寨门村半山腰。出了井场,稍一迈步,便是一片梯田,里面种着绿泱泱的西瓜。每当夏天,田里瓜香叶肥,虫鸣如歌。

2016年6月,焦页82平台的开发,一度让瓜田主人不安。“主要是离得太近,瓜田几乎是贴着我们井场。”石化油服中原工程钻井二公司西南项目部70718队队长王洪春说,焦页82平台坐落在山腰,井场走势向下,重庆多雨,稍不留神,井里的钻屑、油花,就会被雨水卷入瓜田。

更为巧合的是,就在井场120米处,住着三户人家,一户是村民,剩下两户是村委主任和村支书。

在村领导眼皮下施工,王洪春有压力,但更自信。

自信源于投入。

了解这一情况后,中原工程钻井二公司西南项目部在井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防护。

和其他平台不同,焦页82平台井场下端,有一道长95米的围墙,用石头垒起。如果山里下雨,雨水卷了井里油泥冲下,正会被这道围墙挡住,防止外逸。

事实上,雨水根本没有进井场的机会。

2017年7月8日,焦页82平台开发整整一年半。一年半后,井旁的瓜田,依旧瓜香四溢。眼见老乡外出售瓜不便,王洪春和上级申请后,买了老乡200个西瓜。

事实上,让村委会主任向志明满意的,不仅是瓜田完好无损。他记得,焦页82平台打井伊始,王洪春就拿着噪音测量器,来到他门口。虽然距离井场只有120米,但噪音只有65分贝。

焦石镇向阳村中的几捧龙须草,同样长的格外茂盛。

2014年,一座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在焦石镇向阳村拔地而起。在厂房四周,种着不少绿油油的龙须草,长势旺盛。龙须草并无特殊,可种植龙须草的土壤,却是这座叫做油基岩屑处理中心的厂房所制。

在页岩气钻井施工中,采用油基钻井时,会返出含有柴油的油基岩屑。据江汉石油工程公司环保技术服务公司油基岩屑处理中心副经理周素林测算,在当地钻一口页岩气井平均要产生250到300立方米的油屑。

自2012年起,为规模化、效益化处理油基岩屑,江汉石油工程公司正式立项攻关,2014年,他们创新形成了油基岩屑蒸馏分离技术,投入成立了油基岩屑处理中心。

2016年,为进一步适应涪陵页岩气大规模开发,在原有基础上,中心对蒸馏炉进行改造,年处理油基量提高15%,截至目前,已累计处理油基岩屑21000立方米。

当地村民不知道,如今,岩渣含油率仅为千分之三,比国外的标准还要高。

在石化油服副董事长、总经理孙清德看来,“高”出的这一块,叫责任。

“开发页岩气本就是造福百姓的事情,”孙清德说,“在钻井作业中,也要注重保护百姓的利益。”

孙清德认为,对于石化油服而言,保持页岩气绿色开发,保持巴山蜀水的鸟语花香,就是不忘初心的最好诠释。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