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8版:千企千镇·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8版            千企千镇·特刊
 

2018年1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色小镇必须坚持 产业立镇 产业建镇 产业兴镇

——专访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党委书记、副主席兼理事长陈炎兵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范颖华

王利博制图

2017年1月8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等单位共同组织实施的“千企千镇工程”在北京启动。

经过一年的推进,我国特色小镇建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未来又将在哪些方面发力?对此,《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党委书记、副主席兼理事长陈炎兵。

探索产城融合发展新路子

《中国企业报》: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在您看来,未来“千企千镇工程”将在哪些方面继续发力?2018年,“千企千镇工程”还将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陈炎兵: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建设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建设能够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发展要素的流动和交换,推动农业人口就地城镇化,对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阶段,“千企千镇工程”将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特色小镇建设模式,探索镇企结合,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2018年,“千企千镇工程”将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一网两库”建设,丰富“一网两库”内容,为镇企结合提供大数据服务;二是建立“千企千镇工程”专家库,成立“千企千镇工程”专家委员会。广泛联系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界、金融界、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的优秀人才,建立专家库,在“千企千镇工程”实施过程中发挥咨询和指导作用;三是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部署,探讨“千企千镇工程”实施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四是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举办好安吉特色小镇高峰论坛,在论坛上发布“千企千镇工程”实施典型案例。

企业主力军作用不可忽视

《中国企业报》:2017年12月 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强调,“各地区要以企业为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主力军,引导企业有效投资、对标一流、扩大高端供给,激发企业家创造力和人民消费需求。鼓励大中型企业独立或牵头打造特色小镇”。在您看来,各地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如何在“千企千镇工程”的引领下,进一步发挥企业作为特色小镇建设主力军的作用。

陈炎兵:《意见》提出了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其中专门强调了企业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作用。这与“千企千镇工程”的主旨是一致的,都强调了企业的主体作用。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注重进一步发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

一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市场主导。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在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建设中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为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和空间。发挥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搭建发展平台、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等作用,防止政府大包大揽。

二是积极搭建特色小镇与企业主体有效对接平台。多渠道、多层面、多形式搭建镇企对接平台,在依托“千企千镇工程”进地方活动、“千企千镇工程”培训班、中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培训班、“千企千镇工程”服务网等既有平台推动镇企合作的同时,通过搭建镇企对接会、项目洽谈会、特色小镇主题论坛、镇企沙龙等多形式平台推动镇企合作。加强与各地发改、住建部门的联系,拓宽镇企结对渠道。既要结对数量,更注重结对质量。

三是推动建立“千企千镇工程”发展基金。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主体沟通,推动建立“千企千镇工程”发展基金,打造“千企千镇工程”融资平台,为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提供融资支持。

有的放矢建设中国特色小镇

《中国企业报》:结合您一年来对国外特色小镇的深入考察,有哪些国外小镇经验可以汲取。

陈炎兵:近年来,我先后考察了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特色小镇,发现国外在特色小镇建设方面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小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世界上没有一个特色小镇是人为规划出来的,特色小镇是当地特色产业自然发展的结果。二是特色小镇必须坚持产业立镇,产业建镇,产业兴镇,没有特色产业,就没有特色小镇。三是特色小镇必须有文化积淀。世界上许多特色小镇都是文化积淀的产物。四是特色小镇必须兼备宜业宜居宜养多重功能,即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既是产业小镇,也是生活小镇,同时具有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五是小镇治理灵活、运营高效,往往是多元化治理主体协同发挥作用。

《中国企业报》: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实践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规避哪些误区。

陈炎兵:根据国外小镇建设上的经验,我认为,在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准确理解特色小镇的内涵特质。特色小镇,是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镇的内涵特质要求我们,一方面,推进特色小镇建设,要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推动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另一方面,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戴上特色小镇“帽子”。

二要尊重城镇化发展规律,不急于求成。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区位特征、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要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挖掘当地内在优势,注重内生型和自发型特色小镇培育。不能不顾实际,急于求成,急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项目。许多地方的特色小镇建设失败案例便是不遵循发展规律而急于求成的结果。

三要坚持产业建镇。立足各地区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防止千镇一面。要把特色小镇打造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载体和创新创业基地,以及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的奋斗热土。各地区可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产城融合,循序渐进发展“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等不同类型特色产业小镇。

四要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小镇建设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能照抄照搬别的地方的经验。成功的特色小镇有自身独特的发展要素,其他地方如果不顾当地实际复制很可能失败。各个地方要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防止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五要推进治理创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索高效、灵活的治理模式,以及科学、优化的治理结构。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创业就业、公共管理和服务等每一个环节的相关参与者都可能影响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一开始就吸纳各个环节的代表参与小镇建设和发展决策,最终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创业就业人员组织、居民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和治理结构。

六要坚持“四个严”: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格节约集约用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各地区要注重引入央企、国企和大中型民企等作为特色小镇主要投资运营商,尽可能避免政府举债建设进而加重债务包袱。科学论证企业创建特色小镇规划,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合理控制特色小镇建设范围。严禁以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建设名义破坏生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