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消费电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消费电子
 

2018年1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光电视成CES2018最大亮点: 海信开启百花争艳的新时代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许意强

一个新的起点再次摆在海信面前。刚刚闭幕的2018年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简称CES2018)上,索尼、长虹等中外企业纷纷发布自家的激光电视新品,并将其推到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新高度。由此,也将激光电视产业格局从海信的“一枝独秀”到长虹、索尼中外巨头参与的“百花齐放”新通道持续裂变。

就在CES2018上,作为激光显示技术电视化应用的开拓者和领跑者,海信同样也打响一场全球化激光电视推广引爆潮:拿出近三分之一的展位面积,集中性将旗下80英寸、88英寸、100英寸、150英寸四大系列激光电视进行场景化演示,第一次将中国在显示技术上的创新能力于世界舞台上展开完美的释放。

透过CES2018,来自长虹、索尼等同行的一系列举措可以看到,当初由海信开创定义并持续领跑的激光电视,作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主角地位愈发清晰。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则认为,“激光电视真的是中国海信在世界电视史上一次创造性的自我革命。而百花齐放的市场局面,恰恰是我们所希望并努力的结果!”

一枝独秀

从2017年10月,海信100英寸4K激光电视在纽约曼哈顿的HarmanKardon全球旗舰店上市开售,带着“下一代电视”的光环,走入世界市场的消费中心;2017年12月,海信服务人员将一台80英寸海信激光电视送往中国成都的偏远山村,开启激光电视大屏的城乡无边界市场普及大幕。

在激光电视市场“十年磨一剑”的海信,正在从产品技术和商品品类的开创者,向市场推广和消费引爆的领跑者转变。自激光电视首次亮相CES2014,从100英寸1080P、100英寸4K、100英寸双色4K到80英寸、88英寸4K以及更大的150英寸4K,海信在凭借科技创新和产品迭代引领全球推动激光电视市场化引爆同时,也实现市场上的“一枝独秀”:中怡康监测数据显示,海信激光电视凭借3个规格的产品,占据85英寸及以上市场上的份额高达57.78%。

在CES2018发布主题演讲时,刘洪新自信地向世界宣布:2018年海信激光电视将推出一款全球最大300英寸的激光电视影院产品,同时还将在中国大中城市建立1000家激光电视体验旗舰店。“我们坚信,一个由激光电视主导的电视更新换代时代已经悄然开启”。

对于海信电视来说,其不只是让自身凭借激光电视,带动产品结构优化从而抢到这一轮消费升级的新红利,抢夺高端大屏的商业新蓝海。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一款产品的再造与推广,完成一个品类到一个产业的开创和培育,从而为中国彩电在世界舞台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和产品定义的话语权。

百花齐放

面对近年来OLED、量子点纷纷争夺下一代显示技术的主角地位,海信领跑的激光显示阵营更多的还是通过产品迭代和市场推广,悄然抢夺新一轮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市场主动权。纵观全球彩电市场,55英寸及以上尺寸产品已经成为消费主流。比如在中国市场上,这一尺寸段销售额占比接近七成。

第三方机构IHSMarkit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全球彩电市场整体疲软,但75英寸以上的超大屏幕、超高清电视却一枝独秀快速增长。正因如此,过去一年,仅中国市场,就出现近10家企业参与激光电视市场抢夺。目前,以海信为首,包括长虹、海尔、索尼、爱普生、优派,以及小米、极米、坚果等30多家企业,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推广阵营。

在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李德俊看来,“激光电视已经成为中国及世界彩电产业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在此之前,中国企业在显示技术上,更多还是选择跟随外资品牌的策略,包括液晶、OLED、量子点,都是跟在外资企业的后面,成为全球市场的一部分。而在此之后,中国企业开始选择自己走路,并学会通过激光显示开创一个新品类、引领一个新时代,具备定义世界市场的能力”。

从2017年开始,激光电视在中国、欧美等市场发展呈现一轮消费引爆的加速度。相对于OLED、量子点等产品,激光电视整个市场已处于爆发的“临界点”。一个由激光电视主导的电视更新换代时代已经悄然开启,未来三年激光电视将是电视产品中增速最高的品类,海信也将顺势站在世界市场更高的起点上。

刘洪新说,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核能、电脑、半导体之后,人类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锋利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如今这道用于电视上的“光”,正由海信发出,穿透技术升级的屏障、逾越消费升级的重重阻力,将美丽的大画面带给世界上每一个家庭,变成璀璨亮丽的一道“风景”。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