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创刊30周年·共成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创刊30周年·共成长
 

2018年1月1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

打造汽车生活平台,成就智能交通大时代风口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梁隽妤

“10年前,神州从一家只有500辆车的传统租车公司,发展到现在涵盖租车、专车、汽车电商、汽车金融业务,并且涉足互联网造车、消费金融、互联网保险等领域的智能出行服务平台。可以说,神州正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从汽车出行平台升极为新一代汽车生活平台。”

近日,在神州优车集团战略发布会暨神州租车10周年答谢会上,神州优车董事长兼CEO陆正耀站在硕大的LED屏幕前,回望过去10年的发展历程颇为感慨。正是在老百姓“衣食住行”的“行”字上下功夫,致力于出行市场的消费升级,陆正耀很早已加入到改善人民美好生活的队伍中。

升级:从汽车出行到汽车生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未来10—15年,中国将有10亿驾照持有者,但由于道路等资源限制,汽车保有量的天花板仅为3亿辆,有本无车的“本本族”将达到7亿人。然而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汽车租赁市场供给端虽已有6400家企业,但多以小散乱企业为主,服务形式单一、水平参差不齐。

陆正耀的起点是神州租车。10年间,他打造起一个包含有30万车队、5600万用户、300余个城市的大出行平台,包括亚洲最大的汽车租赁平台神州租车、国内网约车领导品牌神州专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汽车电商平台神州买买车以及一站式汽车金融服务平台神州车闪贷等四大板块业务,完成创立时“推动绿色出行和新型汽车消费文化”的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的主线,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12月12日的神州优车战略发布会上,陆正耀提出公司未来10年发展战略:打造新一代汽车生活平台,为无车族与有车族提供便捷、舒适的汽车生活服务。

作为行业龙头的神州租车将会不断丰富产品形式,提供日租、月租、分时租赁等各种服务。同时丰富车型,包括特斯拉、房车等车型都可能在平台上找到。陆正耀还透露,有本无车的“本本族”不仅能得到很好的出行满足,还可以尽情享受汽车作为生活载体所带来的各种舒适体验。对于有车族,用户可通过线上的神州车管家平台、线下覆盖全国的实体网络神州车码头,实现汽车购买、二手车交易、维修保养、保险理赔、道路救援、违章处理等各种需求。

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飞速发展的智能交通大时代,作为技术出身的“理工男”,陆正耀早就嗅到无人驾驶对整个汽车以及出行业带来的变革。“无人驾驶一定会实现”,陆正耀说,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他相信也希望神州优车打造的“新一代汽车生活平台”将会无缝过渡到无人驾驶的共享平台。

创新:致力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汽车工业智能网联,交通、环境的压力也让城市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成为政府、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关注的焦点。陆正耀看到这一科技赋能下的机会,经过10年积累神州将在智能交通大时代进行质的“跃迁”。

2017年8月,神州优车依托旗下人车生态智能系统优车智脑推出智慧交通开放平台(UTOP),向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整车厂商等相关领域合作伙伴,开放海量真实数据、算法,首批吸引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家实力科研院所加入。

未来三年,神州优车预计将投入3亿元资金,围绕智能驾驶、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与更多业内企业、科研机构在大数据、云计算、车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进行深度研发合作,加速智慧城市及智慧交通的建模及落地。

对于陆正耀来说,“新一代汽车生活平台”是服务用户的载体,也是其在人工智能及智慧交通领域挖掘数据的富矿。2017年12月底,神州优车马不停蹄宣布与北京工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建产学研技术产业联盟,通过各自在产业链和科研领域的资源和优势互补,共同研发面向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

“创业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陆正耀用自己的坚持、敏锐和勇于创新、变革的勇气一直在向前奔跑。今年,中央首次以专门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对于这样一个60后企业家来说,这种坚持、敏锐和勇气无疑值得尊敬。

企业家语录

“新一代汽车生活平台”是服务用户的载体,也是神州优车在人工智能及智慧交通领域挖掘数据的富矿。公司未来10年发展战略是打造新一代汽车生活平台,为无车族与有车族提供便捷、舒适的汽车生活服务。

——陆正耀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