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1版:头版 4下一版
第01版            头版
 

2018年1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智慧企业建设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卓越实践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 朱宏任

来源:中国企业报  

关于如何推进智慧企业在创新中的运用及认识,我从宏观角度,分三个方面跟大家分享这种探索和实践的意义。

一、新导向:时代呼唤高质量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次巨大的振荡。从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更是开始了进一步的深度调整。而五年以来,中国经济则是进入了一个速度转轨期,2010年之后还出现了不断下滑的趋势。但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调整,逐渐出现了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态势。2017年有可能实现七年以来的首次回升。

变化与趋势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经济有没有可能回到2010年前两位数高速增长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发展趋势应该是怎样的?党的十九大报告给出了非常明确的答案——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经济领域的问题,已经不是过去强调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力的问题。如果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那应对之策就是要尽快扩大生产。但是现在需要考虑和面对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传统要素的驱动力明显减弱,新动能还会全面持续,生态文明的挑战日益严峻。经济社会对发展质量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也就是说,如果过去的着力点更多的是在做大上,那么现在需要考虑的则是做强。

二、新趋势:高质量发展的推进

宏观经济分析最为重要的理论框架有两种,一是从需求侧进行考虑,二是从供给侧进行考虑。过去比较多强调的是需求侧,也就是拉动经济增长、GDP增长要依靠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共同发力。但如果单纯强调需求侧管理,就可能出现强调投资的时候没有注意到经济增长的结构或者效果,从而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或者低端产能比较多的问题。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不要需求,而是更多地强调供给要素如何更好地适应需求,使要素配置的扭曲情况得到改变,同时要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有效提高。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来看,经济得以增长是由于有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而全要素生产率更多的是指技术、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是指一些非物质的要素,包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等。从2015年开始到20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直是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

当前又提出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就是紧紧把握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要坚持把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创新求发展是我们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战略。

(下转第二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