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创刊30周年专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创刊30周年专刊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崇骆驼精神,住宅与商业双轮驱动

——访新城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欧阳捷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楚贵峰

“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骆驼精神,是我们最为推崇的。”12月20日,坐在冬日窗前的暖阳里,新城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欧阳捷打开了话匣子。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弘扬工匠精神,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欧阳捷看来,骆驼精神非常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驮铃一响,驼队一起向前出发,无论遇到多大的风沙,都不会放弃。”

克而瑞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新城控股完成销售额1052亿元,跻身中国百强房企第13位。千亿之后再出发,欧阳捷说,公司“1+3”的战略布局和双轮驱动模式不会变,但未来也将探索多元化发展,拓展一些相关产业,比如特色小镇、长租公寓、养老地产等。

一年翻一番的

加速度

目前,新城控股的业务涉及房产开发投资、商业管理等多个板块,并于2015年在A股上市。截至2017年11月底,公司已开发住宅小区100余个,自持的商业品牌吾悦广场已开业22家。

2015年新城控股的销售额为319亿元,2016年是650亿元,2017年突破千亿元,几乎增长100%。一年翻一番的节奏,新城控股是如何做到的?

“这里面有企业加速奔跑的决心。”欧阳捷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早在2015年时,公司就有一个判断,企业要有规模才会有江湖地位。“就10万亿元的房地产市场规模来看,目前百强房企所占份额已达50%以上。”

因此,新城控股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在市场格局尚未完全定型前,一定要加速奔跑。

“比较而言,大型房企可获得更多的资源倾斜。”欧阳捷举例说,一家银行的高管曾告诉他,这家银行目前只做百强房企的贷款业务,对于其他房企则只收不贷。“所以说在同等条件下,大型企业的品牌价值非常重要。”

新城控股的开发模式,可归结为住宅地产与商业地产双轮驱动,即以住宅开发为主,并选取优质地块进行商业综合体开发运营。其“1+3”战略布局是,以上海为中枢、长三角为核心,向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扩张。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于地产行业的优化升级、品质提升,欧阳捷介绍说,现在许多房企都在做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精装修等,这本身就是对住宅品质的一种提升。

自2016年9月30日新一轮调控以来,在“限价令”之下,全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平稳状态。欧阳捷建议,应对一些不同类型的住宅产品实施分类调控。“特别是对于国家鼓励的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由于其造价较高,所以应允许其有一定的加价空间,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限价。”

建特色小镇

房地产有担当

2016年7月,住建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称,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此后,特色小镇建设在各地积极展开。

对于特色小镇建设,欧阳捷认为,第一是打造独特优势,第二要有颜值,第三要有产业链整合能力。

“‘特’应当是独一无二。”欧阳捷说,“你在北方是独一无二,或在南方是独一无二,或在全中国独一无二,或在全球独一无二,总之,特色小镇要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产业。但不能说我只在一个县里面独一无二,那没有意义。”

“色是指颜值。”欧阳捷举例说,浙江省出台的政策里有一项,要求特色小镇必须有3A级以上景区标准。有的自然环境较好,甚至达到了5A级。“这会带动很多的旅游人口过来,旅游人口则会产生无烟工业。特色产业再加上无烟工业,这个特色小镇自然实至名归。”

至于产业链整合能力,更是建设特色小镇的一门必修课。欧阳捷认为,特色小镇的产业,自然会有上下游,进而形成一个产业链。比如说浙江的一个宠物小镇,它除了出售宠物,还销售宠物食品、宠物服饰、宠物玩具,还有兽医,甚至还有教宠物训练的体操教练。“所以说,只有具备产业链整合能力,这样的特色小镇才会有更大的价值。”

对于未来5年的房地产市场走向,欧阳捷认为总体会相对平稳。“政策层面讲得很清楚,既要抑制资产泡沫,又要防止大起大落。”欧阳捷说,“预计未来5年的调控将在不突破上限(大涨),不穿透下限(大跌)之间寻求平衡,但对于微幅的调整,则是允许的。”

企业家语录

应对一些不同类型的住宅产品实施分类调控。特别是对于国家鼓励的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由于其造价较高,所以应允许其有一定的加价空间,而不是采取一刀切的限价。

三十而立,不忘初心,卓越平台,再创辉煌。祝贺《中国企业报》创刊30周年!

——欧阳捷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