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将再造一个互联网,但主角不变
——访智联招聘CEO郭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许意强
郭盛 |
“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规划》明确指出,到2020年人工智能的核心企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1万亿。但是,我认为这还是被远远低估了,到2050年人工智能会再造一个互联网行业的规模,这绝不是纸上谈兵。”
日前,在2017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暨人力资源国际管理论坛间隙,智联招聘CEO郭盛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人工智能今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顶层设计框架搭建完成,产业发展有望持续提速,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对于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出现一轮爆发式的增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在郭盛看来,“这不只是为企业转型指明方向,也为人才升级明确道路,将是今后一个阶段企业职场的发展新动能”。
人工智能时代
重要的还是人
回望即将结束的2017年,无论是社会,还是企业,最大亮点当属人工智能的一轮井喷式爆发。不只是BAT互联网企业,即使是传统的制造企业,大家都在畅谈人工智能,从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智能运载工具,到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可穿戴设备等等。
“智联招聘从大数据的角度做过一些调研后发现,面对人工智能这波浪潮,大家普遍是既兴奋也焦虑。特别是在职场上,每个人都是焦虑的,不知道自己接下来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郭盛坦言,其实人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不是智能,而是人工,是能够把这些数据找出来的人,把这些算法做出来的人,把这些计算能力提高的人。
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智联招聘平台上企业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需求量是2016年第一季度的近3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几倍,需求量基本上都是增长50%以上。与此同时,一些传统的工作开始消失,例如校对、录入每年以50%的速度下降;一些新兴的岗位在增长,人工智能相关的岗位,如数据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岗位迅速增长。不过,在郭盛看来,“人工智能带来的更多是劳动方法的改变,不是劳动职位的消失”。
今年以来,在人工智能浪潮的加速推动下,企业职场也在呈现多极分化的趋势。《中国企业报》记者了解到,在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一代,更具有开放、自由、平等、分享、透明的多元精神和职场价值观。而智能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企业管控的能力,让企业在可控前提下最大化赋能。最终让职场演变成以“数字驱动”、“智能技术”为特征的“智造场”,公司和个人的关系发展为共创共享共赢的关系。
近几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突飞猛进,相关专利数量(2011—2016)年均增幅43%,超过美国的21.7%。中国2000年至2016年年产生的人工智能专利数已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对此,郭盛指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变革,还在推动就业生态的变化,打造独具竞争力的雇主品牌成为企业必备的软实力”。
职场的人工智能时代
呈现三大趋势
近年来,在人工智能呈现井喷式爆发增长背后,还清晰地释放出三大趋势,一是数据空间的丰富和普及,二是算法的巨大进步和跨越,三是云计算带来的计算能力、物理能力大幅度提升。而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大量专业人才的投入和付出。过去两年间,中国新增的人工智能类型企业数量,较过去十年的总和还要多。
面对已经到来的职场人工智能时代,又该如何应对?在郭盛看来,“影响职场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经济状况,经济状况好劳动力市场就景气,现在正处于全球经济的复苏周期中,前景可期待;二是社会状况,社会是否稳定,和职场也有很大的因素,尤其是在中国社会越来越稳定的情况下,自然机会也就越来越多;三是技术革命,这是一个具有非常大的爆发性和不确定性的因素,人工智能给人和组织带来巨大影响”。
目前来看,不同国家职场所面对的人工智能冲击影响不同。当前,受冲击最大的是美国、日本,其次是中国、印度。因为美国、日本的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因此更倾向于使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而中国和印度因为人口密度比较高,存在大量的易于替代重复性工作,人工智能可能波及中国3.94亿劳动力和4.1万亿美元的薪酬。对此,郭盛认为,“人工智能对于职场的影响,并非简单的替代,而是劳动力的升级”。
不过,面对人工智能对职场带来的冲击,在郭盛看来更大的挑战还在于很多从业者在经历时代变革的过程中陷入一轮转型迷茫和困扰期。“在2017年,很多从业者陷入学习焦虑、中年危机、智慧退化和阶层分化,不知道明天在哪里,游走于职场的动荡和变化之中,最终大企业和小企业活得都很舒服,唯有中型企业陷入困难。面对这些所有人都开始焦虑,就像进化论的物竞天择,如何走出来成为人,而不是被淘汰的恐龙,这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