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委再为特色小镇划重点: 产业独特+颜值担当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楚贵峰
王利博制图 |
特色小镇已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江苏、浙江等地围绕特色小镇建设,涌现了一批新兴产业、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新路子。但如何立足“特色”二字打造产业集群,避免一哄而上、盲目发展,也成为特色小镇开发当中的题中之义。
决策层对此洞若观火。
有“特”有“色”
才为特色小镇
12月5日,国家发改委、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称,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也存在一些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
对此,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已公布的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将开展定期测评和优胜劣汰。
“特色小镇,定位不能‘大而全’,而应做到‘特而强’。”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中国企业报》记者如是说。
特色小镇,是指在几平方公里土地上集聚特色产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融合、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
2016年7月,住建部、财政部、发改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称,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忽如一夜春风来,特色小镇一下子站上了“政策风口”。此后,特色小镇建设在各地积极展开。
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表示,浙江一些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特色小镇,是一种有益的探索。贵州、四川结合小城镇,出现了一批具有特色产业、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的小镇。但总体来看,如何把握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的区别、浙江模式的泛化与照抄照搬等,应引起重视。
据冯奎介绍,目前各地已规划了不少的特色小镇。“就我们的评估来看,全国已有15个省,在‘十三五’期间规划了150个省地级特色小镇。”
如何准确把握特色小镇的内涵?此次公布的四部委《意见》给出了四句话——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不能盲目把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体育基地、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以及行政建制镇,都戴上特色小镇的“帽子”。
一言以蔽之,特色小镇重在“特”与“色”。
新城控股集团副总裁欧阳捷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特色小镇的“特”,就是要有独特的产业;“色”就是要有颜值,有了颜值自然可放大其经济规模与价值。
严跃进认为,之所以出现一些类似大杂烩的特色小镇,是因为其没有明确的主线,或找不到特色产业元素。“什么内容都往里面装,进而造成缺少核心产业,定位不清晰。”
练好内功
深耕地域特色
随着特色小镇的兴起,碧桂园、华侨城、蓝城、雅居乐等众多企业也陆续进场,纷纷亮出了自家的“小镇计划”。
碧桂园,计划在5年内投资千亿元建设多个智慧生态科技小镇;华侨城,提出以PPP模式在全国打造100座特色小镇;蓝城,10年内造100个理想生活小镇;雅居乐,以“3+2+2”产业体系构建全民体育特色小镇。
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四部委《意见》要求,各地可结合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和产城融合,循序渐进发展“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等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依托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培育发展卫星城,依托有特色资源的重点镇培育发展专业特色小城镇。
欧阳捷认为,特色小镇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在都市圈周边的小城镇,可发展为以大学为牵引的产学研基地、科研小镇。比如,可在北京、上海周边建设此类硅谷小镇,以及养老小镇、度假休闲小镇等。另一类是远离都市圈的小城镇,可发展其独特的产业优势或独特的创意小镇。比如,浙江的宠物小镇、海南的航天小镇,以及各地一些传统产业小镇,像具有千年传承的青瓷小镇、蜡染小镇等。
事实上,各地发展不平衡,如何借鉴浙江经验成为了一道难题。严跃进称,浙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均衡。在其他地区建设特色小镇,应注意吸引省会城市人口优势,适当布局在大城市周边。尤其是中西部城市,要注意人口流动方向,从而确定特色小镇的布局。
对于一些地方出现的房地产化倾向,四部委《意见》称,特色小镇建设应适度提高产业及商业用地比例,鼓励优先发展产业。对产业内容、盈利模式和后期运营等进行把关,防范“假小镇真地产”项目。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企人士表示,2016年发改委有关特色小镇的政策出台后,一些特色小镇的建设的确存在一哄而上、争抢概念的圈地现象。“对此,我们的态度是,先做好自己的事,练好内功,等热潮过后,方能显出各家的实力。”
对于特色小镇的未来,严跃进认为,随着特色小镇的有序推进,将为区域经济培育新的增长极,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