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产业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行业牵手短视频成新趋势

来源:中国企业报  

2017年,短视频在移动互联网大放异彩,迎来了高速增长期,从秒拍、快手、梨视频等专注于短视频的平台抢占市场,到众多平台机构重金补贴挖掘短视频创作者吸引优质内容加盟,再到如今电商、服务APP等跨界融合,短视频的优势不言而喻,也成为年度内容营销的最新风口。

数据显示,移动短视频的广告规模过去三年也涨了35倍,从2013年的5.5亿元到2016年的196.1亿元。有业内人士预测,进入短视频竞赛下半场,短视频市场也会出现细分,甚至越垂直越适合短视频。

“短视频+”成新玩法

目前短视频是属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已经到了“短视频+”的时代,并成为全民化的一个传播介质。同时在现在消费升级情况下,短视频是一个最清楚的应用形态,在手机APP中,大众点评已经切入短视频功能,网易音乐也是如此。它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何仙姑夫、贝壳视频创始人兼CEO刘飞认为。

据了解,网易云音乐依靠“短视频”和新增的“视频”页卡为UGC和PUGC生产者提供了更多元、更新潮的曝光机会,着力打造一个以音乐为主的MV版“朋友圈”。通过短视频编辑器,可以剪辑本地视频,并支持增加背景音乐,时长限制在5分钟以内。从内容上看,短视频已经成为部分音乐人宣传作品和与粉丝互动的重要阵地,进一步强化了网易云音乐的音乐社区定位。

而庞大的旅游市场及游客们对于旅行攻略游记新颖的要求,让短视频也成为另外一种新的内容消费潮流。短视频与旅游极高的契合度,也成为旅游类短视频成长的一个重要契机。

目前市场上关于旅游攻略和游记都是以图文的形式呈现,但显然已经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内容需求。于是,短视频APP“多拍”原班人马团队开发了“快快旅行”。在内容生产方面,“快快旅行”已在上线前通过社群和微信公众号积累了数百名的旅拍达人,旅行达人们持续生产的高品质内容,将在“快快旅行”这一社交平台上展现给其他用户,激发用户通过视频产生旅行冲动。

而在UGC内容生产上,“快快旅行”降低了视频拍摄的门槛。通过滤镜叠加、视频防抖、拍摄补光等技术手段,让一般手机硬件的用户亦能生产出质量上乘的短视频作品。

此外,作为吃货界“指南针”的大众点评也卷进了这波短视频的热潮,除了在商户页面下添加了“拍视频”的功能,还在首页增加了“点评视频”页卡。并且新增了“发现”功能,在“点评头条”的版块也集纳了各种美食和好店推荐,这些亮点或许也将成为其转型上的重大突破。而在UGC内容生产方面,大众点评也引进了众多优质内容入驻,比如魔力饮食、一条视频、罐头视频等多个生活频道。

用户定位更精准

根据eMarketer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互联网上平均92%的流量都将来自于视频,当视频拥有这么大流量的时候,其商业价值也是不可估量的,视频互娱广告、视频电商将是视频商业化的两大主要方式。

而短视频领域依然是一片红海,“短视频+音乐”、“短视频+旅行”、“短视频+美食”以及各类APP与短视频的结合而构建的垂直社群都体现了同一个趋势,短视频已经成为一种功能性应用与垂直领域的服务APP联合,不再是独立的视频传播载体,“短视频+”已成为推动内容传播、构建垂直社群的利器。

网易云音乐CEO朱一闻则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短视频这种载体的天然优势使得内容的呈现和音乐的结合更有张力,特别适合音乐平台。网易音乐副总裁丁博也认为,短视频对音乐的解读是另外一种方式的具象化,可以提供更多的感受,吸引一些独特的用户使用音乐的产品。目前短视频业务方面的数据增长比较明显,未来在广告储备方面有更好的想象空间。

短视频之所以能火遍市场,更多是来自于其时长短、信息承载量高、生动形象的特点,同时也使移动手机用户得以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观看,更符合当下手机网民消费行为习惯。

依据网民的这种消费习惯,“快快旅行”制定的远景便是要在平台上整合旅行资源,在用户观看视频产生旅游消费冲动后,成为一个用户消费旅游产品最为垂直的入口。让内容驱动消费,让用户在平台上完成从“观看视频—产生冲动—发生决策—购买旅游产品”的一次消费闭环。目前,平台已联系各大民宿酒店平台、飞机及火车票务网站,初步达成合作意愿。在平台上开放链接入口,使得用户在观看完目的地的视频后,能够直接制定购买决策,并在平台直接完成操作。

业内人士分析称,把短视频放置在各种需求场景下,只要用户有表达和社交欲望,都可以借助短视频来完成。目前越来越多的功能性应用与垂直领域的服务APP联合,“短视频+”已成为推动内容传播、构建垂直社群的利器。

(本报记者刘蕾综合整理报道)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