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4版:招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4版            招商
 

2017年12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力度实施全民招商 大招商推动经济发展

——洛南县2017年招商引资工作纪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贺贵生

今年以来,洛南县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大力拓展招商领域,以全民招商的大突破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11月底,全县签约招商项目44个,引资额179.6亿元,其中合同项目43个,引资额 161.6亿元;协议项目1个,引资额 18亿元。招商到位资金91亿元,同比增长18.63 %,为加快追赶超越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创新思路,不断拓展招商渠道

结合新的发展形势,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水平。

一是抓好驻点招商。充分挖掘京津冀区域资源,抢抓通州产业转移等机遇,依托《中国企业报》集团、北京康宁万佳公司、北京双博飞腾科技公司、北京银隆伟特科技公司等招商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二是强化以商招商。县委、县政府及各级领导时常到企业调研走访,积极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营造“亲商助商”的氛围。通过已成功在县境内投资的外来投资客商或企业,加大项目信息挖掘力度,引进相关企业入驻洛南。

三是突出亲情招商。打好感情牌,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洛南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加强联系,以亲情、友情、乡情为纽带邀请他们回乡创业。

上下联动,全民招商氛围形成

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动员全县领导干部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工作,形成上下齐抓、协调联动、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

一是党政领导示范带动。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其他县级领导多次带队外出开展招商活动,对接洽谈项目,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各部门、各镇办坚持把招商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落实,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职人员,集中一切力量抓好招商引资。今年,全县累计外出对接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40多家,接待了160余批次客商来洛考察。

二是成功召开客商大会。精心筹备客商大会,邀请重点商会、特邀客商、在洛投资客商、本土企业家、洛南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500余人参会,会上签订10个项目合作合同,引资额33.6亿元,会议规模、客商数量、项目合同、会议质量均居全市前列,为推动全社会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推进小分队招商。在全县抽调130余名科级领导和干部,组建了38支招商小分队,聘请专家进行培训,安排专项招商经费,建立外出和返回备案、成果反馈等工作机制。各小分队主动出击,开展外出招商40余次,对接拜访企业70余家,签订合同项目2个,引资额1.3亿元。达成合作意向7个,意向引资7亿元。

完善机制,招商成效持续提高

进一步优化了政策扶持、责任落实、督查考评等招商工作机制,积极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取得好的工作实效。

一是落实优惠政策。全面落实《洛南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洛南县招商引资十条优惠政策》,调动全县上下、各方力量参与招商工作。同时,坚持“一事一议,能优尽优”的原则,对客商反映问题专题研究、即时即办,全力保障项目建设。

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对20个招商引资考核类县级部门和16个镇办,逐单位下达年度招商引资任务和到位资金任务,明确项目引进单位、责任单位、配合单位的职责及考核要求,调动各级参与招商的主动性。对西洽会、客商大会等已签约项目,迅速落实包抓领导、责任单位、工作要求等,促进项目尽快履约。

三是提高考核权重。将各镇办、考核类县级部门的招商引资列为单项考核工作,在年度考核中所占权重由2%提高到5%。连续两年列入招商引资后进重点管理单位的,对其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约谈问责,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优化环境,保障招商顺利推进

各职能部门牢固树立抓招商就是抓发展、抓服务就是抓环境的理念,千方百计为投资者营造亲商、爱商、富商的良好投资环境。

一是提升服务水平。结合“放管服”改革,简政办事程序,切实提高行政效能。落实“三个一”工作机制,全程跟踪服务项目建设,有力地推进了项目建设。

二是改善基础设施。多方筹资,协调解决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积极创造条件,吸引项目落地。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投资发展环境整治活动,严肃查处扰乱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认真开展客商评议股室长活动,不断提高服务客商的效能和水平。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